以下是关于南丹以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添“彩”的一些表现和意义:
一、文化设施建设与共享
1. 公共文化场馆建设
南丹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这些场馆分布在县城以及各个乡镇,方便群众就近享受文化服务。例如,南丹县图书馆,馆藏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科 技等多个领域的书籍资料,并且配备了现代化的借阅系统,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借阅服务。
文化馆则开设了各类艺术培训课程,如绘画、书法、舞蹈等,免费向群众开放,让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2. 基层文化设施延伸
在乡村一级,积极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这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整合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多种功能。村民们可以在农家书屋借阅农业技术、文学作品等书籍,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在文化活动室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而健身广场则为村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好去处,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成为村民跳广场舞、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的热门场所。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1. 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
南丹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白裤瑶文化。当地政府通过举办白裤瑶年街节等活动,将白裤瑶的服饰文化、铜鼓文化、歌舞文化等展示给广大群众。在年街节上,白裤瑶同胞身着精美的传统服饰,展示精美的刺绣工艺;敲响古老的铜鼓,跳起欢快的铜鼓舞,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白裤瑶的传统文化,而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当地旅 游业的发展。
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将白裤瑶的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音乐作品,通过文艺汇演等形式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南丹的民俗文化。
2. 现代文化活动的开展
经常举办各类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活动。送戏下乡活动将精彩的戏剧、歌舞节目带到乡村,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县城,也会定期举办广场音乐会、社区文艺汇演等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表演,展现自己的才艺。
电影放映活动深入到各个社区和乡村,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喜剧片、农业科 技片等不同类型的影片,既满足了群众的娱乐需求,又传播了正能量和实用知识。
三、文化惠民的意义
1. 提升群众幸福感
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完善的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娱乐方式。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群众能够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放松身心,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例如,一位参加了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居民表示,通过学习舞蹈,她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惠民活动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文化活动中,人们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共同参与、共同欣赏,增进了邻里之间、不同族群之间的感情。如在社区文艺汇演中,居民们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同时,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3. 推动地方经 济发展
以文化惠民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旅 游带动作用明显。南丹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相关的旅 游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等产业也随之发展。例如,白裤瑶的刺绣工艺品,随着文化的传播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带动了当地手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为地方经 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