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宁波镇海:“共富工坊”架起百姓家门口的“致富桥”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2-6 17: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富工坊”在宁波镇海架起百姓家门口的“致富桥”,这一举措有着诸多积极意义:

一、背景与内涵
1. 政策背景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镇海的“共富工坊”是响应国家共同富裕政策号召的地方实践,旨在通过整合当地资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2. 概念内涵
   “共富工坊”是一种新型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它以乡村为依托,将分散的农户、闲置的农村资源与企业的产业需求相结合。例如,把农村闲置的房屋改造成工坊的生产场地,企业将一些适合分散加工的生产环节放到工坊中,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生产,获得收入。

二、运作模式
1. 产业协同模式
   订单式生产
     企业将生产订单分配到“共富工坊”。例如,当地的一些服装企业,会把服装加工中的某些简单工序,如纽扣缝制、衣边缝合等订单下放到工坊。工坊组织周边农民进行生产,按照企业要求的质量和工期完成订单任务,农民根据完成的工作量获取报酬。
   产业上下游延伸
     以农产品加工为例,在镇海的一些农村地区,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共富工坊”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或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如将新鲜水果加工成果酱、果脯,将蔬菜加工成腌制食品等。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吸纳了更多农民参与到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
2. 资源整合利用
   人力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在镇海,有许多农村妇女因为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共富工坊”为她们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让她们可以在农忙之余或照顾家庭的间隙从事工坊的生产工作。同时,一些有手艺的老人也能在工坊中发挥自己的技能,如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等。
   土地和场地资源利用
     盘活农村闲置的土地和房屋。一些废旧的村舍被改造成工坊车间、仓库等。例如,将闲置的村小学改造成手工艺品制作工坊,既保留了乡村的文化记忆,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积极影响
1. 增加农民收入
   直接增收
     农民通过参与“共富工坊”的生产活动,获得了工资性收入。以当地的手工编织工坊为例,农民每月通过编织手工制品可以增加1000 3000元不等的收入,这对于提高农民家庭的生活水平有着直接的作用。
   间接增收
     随着工坊对农产品等本地资源的加工利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也有所提升。农民种植、养殖的农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从而实现了间接增收。
2. 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共富工坊”为乡村引入了新的产业模式和业态,丰富了乡村产业体系。在镇海的一些乡村,原本只有传统的农业种植,现在有了特色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入乡村,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兴旺发达。
   人才回流
     随着“共富工坊”的发展,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会,开始回流。他们带回了外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入到工坊的管理、营销等工作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促进城乡融合
   资源流动
     “共富工坊”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资源互动。城市的企业将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带到农村工坊,农村则为企业提供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例如,城市的电商企业与农村“共富工坊”合作,将工坊的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了城乡资源的优势互补。
   社会交流
     这种模式也促进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交流。城市居民可能会到农村工坊参观、体验农产品加工或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农村居民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差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5 23:42 , Processed in 0.0551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