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鱼不要这么吃!有人吃出胆囊炎、胆管炎,甚至胆管癌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2-11 2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这些吃鱼的方式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一、生吃鱼
1. 感染肝吸虫
   许多淡水鱼体内可能携带肝吸虫囊蚴。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肝吸虫囊蚴就会进入人体。
   肝吸虫进入胆管后会在胆管内寄生,长期可引起胆管的慢性炎症。炎症反复刺激胆管上皮细胞,会导致胆管黏膜增生、胆管壁增厚,进而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逐渐发展为胆囊炎、胆管炎,严重时可导致胆管狭窄、胆汁淤积,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
2. 感染其他病菌
   生鱼还可能携带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等)、病毒(如诺如病毒等)。这些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胃肠道感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也可能随着血液循环侵犯胆管系统,间接引发胆管的炎症反应。

二、过度油炸鱼
1. 产生有害物质
   鱼在高温油炸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当人体摄入这些有害物质后,肝脏和胆管系统需要对其进行代谢和解毒。
   长期大量食用过度油炸的鱼,会增加肝脏和胆管的负担,容易引起胆管细胞的损伤和变异,增加患胆囊炎、胆管炎以及胆管癌的风险。
2. 高脂肪摄入
   油炸鱼含有大量油脂,过度食用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脂肪。高脂肪饮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等成分比例可能失调。
   这会增加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胆结石的风险,胆结石又会进一步阻塞胆管,引发胆囊炎和胆管炎,而胆管的长期慢性炎症也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食用变质鱼
1. 细菌毒素作用
   变质的鱼中含有大量细菌(如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及其产生的毒素。这些毒素被人体摄入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其中一些毒素可能影响肝脏和胆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肝脏细胞受损,胆管收缩和排泄功能障碍,引发胆管炎等疾病。如果肝脏和胆管细胞长期受到毒素的损害,细胞发生恶变的概率也会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5 20:03 , Processed in 0.0489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