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2023年全线贯通补水启动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意义
1. 改善水生态
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长期以来,京杭大运河部分河段面临水资源短缺、河道断流等问题。全线贯通补水能够让干涸的河道重新通水,恢复河道的基本生态功能。例如,一些干涸的河底在补水后被水淹没,使得河底的土壤、微生物等重新回到水生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补水可以提高沿线湖泊、湿地的水位,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像山东境内的南四湖,补水有助于扩大其水域面积,为众多候鸟提供更广阔的觅食和栖息空间,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 回补地下水
大运河的补水能够通过河床下渗等方式补充沿线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较为严重,京杭大运河的补水可以缓解这一状况。例如,在河北沧州等地,大运河水的下渗能够补充浅层地下水,提升地下水位,改善因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
二、航运意义
1. 恢复全线通航能力
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后,将提升全线的通航条件。对于一些之前因为水量不足而断航的河段,补水后水位上升,航道深度和宽度得到改善,能够让船舶顺利通行。例如,河北段的部分运河航道,补水后可以满足小型货船和游船的通航要求,有助于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
从全线来看,全线贯通补水使得京杭大运河从山东济宁到浙江杭州实现完整的通航体系,有利于加强南北水上交通运输联系,提高内河航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
2. 带动沿线航运经济发展
促进货物运输
随着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条件的改善,将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对于一些散货如煤炭、建材等的运输,内河航运相比公路和铁路运输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例如,山东的煤炭可以通过大运河运往江苏、浙江等地的企业,这有助于优化区域物流运输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展内河旅游航运
全线贯通补水后的京杭大运河,为发展内河旅游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沿线的城市如扬州、苏州等可以开发更多的水上旅游线路,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游览运河两岸的历史文化景观,带动沿线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三、文化意义
1. 保护运河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全线贯通补水有助于保护运河沿线的古建筑、古桥、古码头等文化遗产。例如,杭州的拱宸桥等古建筑,在运河通水后,其周边的水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因河道干涸导致的地基沉降等对建筑的损害风险,同时也使得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在原有的运河文化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展示。
补水有利于对运河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运河通水后,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考察运河的水利工程体系、漕运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痕迹,为运河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物质基础。
2. 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京杭大运河是连接南北文化的纽带,全线贯通补水后,通过开展各种运河文化节、水上民俗活动等,可以促进沿线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北方的戏曲文化和南方的丝竹文化可以借助运河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展示,增进南北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吸收,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