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毕业季AI人才就业呈现出火爆态势,薪资待遇优厚,但同时竞争也异常激烈,具体情况如下:就业火爆的原因: 产业规模增长: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人工智能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还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了众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得AI相关岗位需求大增,成为就业市场的热门。 企业需求旺盛:国企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AI技术正重构生产与管理流程,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企业也掀起AI人才招聘热潮,如阿里巴巴集团2026届春招开放岗位中AI相关岗位占比接近50%。此外,车企、手机厂商等传统行业也因AI技术的应用,对AI人才需求远超预期。 岗位多元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更多场景延伸,就业机会变得更加多元化,不仅有大模型研发、算法设计等技术岗位,还有数据标注等相关岗位,且这些岗位随着技术发展在不断升级转型,产生了更多层次的人才需求。薪资优厚情况: 整体薪资水平高: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5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显示,从AI技术职位的招聘薪资来看,50万年薪以上的职位占比最高,为30.97%。即使是与AI相关的非技术岗,月薪也多数过万。 部分企业高薪招聘:如AI大模型DeepSeek大部分岗位起薪在每月两万元以上,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校招)薪资范围为每月6万元至9万元。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岗位,年薪可达130万元。字节跳动面向硕士毕业生开出的基础年薪在60万-75万之间,月之暗面算法工程师的年薪约90万。竞争激烈的表现: 求职人数众多: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以69.6%的求职增速跃居职业榜首,大量求职者涌入AI人才市场。 筛选标准严格:企业招聘AI人才时筛选严格,很多公司设置3轮专业面试,部分甚至会进行4轮评估。黎科霖应聘某研究院智能化岗位,报名人数众多,入围笔试的不乏海内外顶级名校候选者。刘泽坤投递了50余份简历,才获得20多次面试机会,且很多终面通过的候选人也可能面临漫长等待期,企业会根据院校背景和综合素质再次淘汰一批人。 行业门槛变化:开源大模型的爆发性增长虽降低了AI行业的技术门槛,使更多人有机会进入,但也导致竞争加剧。社交平台上,相关的笔试和面试经验帖甚至衍生为一门课程,跨专业毕业生试图借助知识付费跻身该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