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近日发布的《天津市消费空间提质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空间重塑和业态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格局。以下是方案的核心内容与实施路径: 一、空间布局:构建四级商圈体系方案提出未来十年将形成"2+8+22+N"的四级消费空间架构:世界级消费集聚区:重点打造金街、泰达MSD—于响两大核心区,定位为全球消费资源枢纽,计划引入国际顶级品牌首店、旗舰店,建设高端商业综合体,预计吸引国际客群占比超30%。城市级商业中心:以文化中心、天津之眼等8个区域为特色功能承载区,结合海河景观带、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商文旅体"融合的沉浸式消费场景。例如天津之眼商圈将依托摩天轮IP,开发漕运文化主题夜游项目。区域级特色商圈:规划生态城、泰安道—小白楼等22个区域节点,服务周边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例如生态城商圈将重点发展智慧零售和社区服务。社区便民网点:通过提升街面经济、增加连锁化率,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计划到2027年实现社区商业设施覆盖率100%。 二、特色场景:八大主题消费矩阵依托天津独特的"山海河楼港"资源,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1. 山野经济:推进长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发黄崖关长城马拉松、盘山生态旅游等项目,目标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2. 亲海消费: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文旅度假区,推出邮轮旅游、海上运动等产品,计划到2027年邮轮母港年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3. 海河风情:贯通北运河至国家会展中心航线,开发相声船、演艺船等特色游船,打造水上实景演出品牌。4. 洋楼文化:活化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等历史建筑,引入高端酒店、艺术展览,形成"万国建筑博览会"消费地标。5. 港口优势:依托天津港发展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建设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预计2027年保税展示交易额突破200亿元。6. 体育消费:举办冰雪节、龙舟赛等赛事,建设国家海洋休闲运动中心,推动体育消费占比提升至15%。7. 康养服务:发展银发经济,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开发旅居康养产品,目标服务老年群体超百万。8. 国际潮玩:引入国际品牌首展、电竞节等活动,打造佛罗伦萨小镇智慧商圈,培育"津潮"消费IP。 三、实施路径:三大支撑体系1. 基础设施升级:- 完善"商贸物流+应急保供"体系,建设智慧仓储配送中心,实现重点商圈30分钟即时达。- 推进商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商圈管理平台,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实时监控。2. 政策保障:-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商圈改造,对首店入驻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 优化土地政策,对重点消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3. 协同机制:- 建立"市级统筹+区级落实"的工作机制,由市商务局牵头,各区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实施。- 加强与京津冀协同,联合举办消费季活动,共享客源与资源。 四、预期成效经济目标: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22年翻一番,突破8000亿元;服务零售额增速进入全国前列。社会效应:预计新增就业岗位超10万个,带动文旅消费年增长20%以上,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消费吸引力。城市形象:打造"烟火气(津味)、优雅韵(津派)、国际潮(津潮)"的消费名片,成为全球消费活力高地。 五、创新亮点1. 空间活化: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劝业场、南市食品街等存量商业,植入策展型商业、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2. 政策集成:整合消费品以旧换新、首店经济、免税购物等政策,形成"组合拳"效应。例如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已带动消费超19亿元。3. 开放融合: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探索"保税展示+新零售"模式,2025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目标达650亿元。 六、社会反响方案发布后,市场反应积极。海信广场、恒隆广场等商圈已启动品牌调整,引入Wilson、montbell等首店;意式风情区"城市剧场"项目日均客流增长30%。专家认为,方案通过"空间重构+业态创新",将有效激活天津消费潜力,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这一方案的实施,标志着天津从传统商业城市向国际消费目的地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未来需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及配套措施的跟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