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水利部发布《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技术导则》等四项水利行业标准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技术导则》等四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发布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方面
1. 规范测定工作流程
   统一标准
     在导则发布之前,不同地区或部门对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可能存在差异。这一导则的发布,为全国范围内的测定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在取样方法上,明确规定了应根据灌区规模、灌溉方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取样点数量和位置。对于大型灌区,可能需要在干渠、支渠、斗渠等不同级别渠道以及不同作物种植区域分别设置取样点,以确保采集的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整个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情况。
   提高测定准确性
     导则详细规定了测定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包括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数据处理方法等。例如,对于量水设备,要求其测量误差在一定范围内,从而避免因仪器精度不够而导致的数据偏差。在数据处理方面,明确了如何剔除异常值、如何进行误差修正等操作,有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
   科学评估与管理
     通过准确测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能够科学地评估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这有助于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和灌溉管理策略。例如,如果某个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水利部门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节水改造工程,如渠道衬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准确的系数测定可以直观地显示不同灌溉技术对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例如,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下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往往高于传统的地面灌溉。这一结果能够促使更多的灌区和农户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从而积极推广和采用这些技术,进一步推动农业节水工作的开展。

二、对于整个水利行业标准体系方面
1. 完善标准体系结构
   填补空白与补充细化
     这四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水利行业相关领域标准的空白或者对已有标准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在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标准体系中,增加了新的关键环节标准。例如,在灌溉领域,除了工程建设标准外,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标准的完善进一步丰富了灌溉管理方面的标准内容,使整个灌溉相关的标准体系更加完整。
   增强标准体系协调性
     这些标准与其他水利行业标准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例如,与水资源评价标准、水利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存在内在联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定结果可以为水资源评价提供数据支持,而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又会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所以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水利行业标准体系的协调性。
2. 提升水利行业管理水平
   规范行业行为
     标准的发布为水利行业相关企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无论是灌区管理部门进行灌溉管理工作,还是水利科研单位开展相关研究,都需要遵循这些标准。例如,企业在参与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时,必须按照标准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关指标的实现,这有助于规范整个行业的市场行为。
   便于监督与考核
     统一的行业标准便于水利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以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例,水利部门可以根据标准测定的结果对灌区管理单位进行考核,促使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方面,标准也提供了明确的监督依据,确保工程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5 14:39 , Processed in 0.0667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