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感悟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悟总书记的“三农”情怀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瞻远瞩的战略定位
1. 根基性地位的深刻认知
   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提供着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一论断凸显了农业在保障国家稳定、人民幸福方面不可替代的根基性作用。
2. 现代化全局的关键考量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三农”的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将“三农”工作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战略布局中,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只有推动农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实现现代化转型,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达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二、深切的民生关怀
1. 脱贫攻坚中的“三农”担当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总书记把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作为重点突破方向。贫困地区大多为农村,农业产业薄弱,农民收入低且缺乏发展机会。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易地搬迁、生态扶贫等多种方式,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例如,在许多山区通过扶持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让数以亿计的农民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2. 农民福祉的全面关注
   总书记关心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收入增长到居住环境改善,从教育医疗保障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工程,让农村成为美丽宜居的家园。重视农村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政策扶持、人才下乡等举措,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推动
1. 产业兴旺的引领
   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产业发展,强调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鼓励各地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一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通过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吸引人才回流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2. 生态宜居与乡村文明建设并重
   在生态宜居方面,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农村的实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田园风光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美丽乡村。同时,注重乡村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使乡村不仅有外在的颜值,更有内在的气质。

四、深入基层的调研与实践推动
1. 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总书记多次深入农村基层调研考察,足迹遍布广大农村地区。从贫困山区到平原农区,从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到沿海渔村,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需求和农业发展的瓶颈。这些深入基层的调研活动为制定精准的“三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确保政策能够真正符合农村实际,解决农民面临的问题。
2. 政策的积极推动与落实
   根据对农村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总书记推动一系列“三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补贴政策不断优化,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激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等。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书记的“三农”情怀体现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在这一情怀的引领下,我国“三农”事业正向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断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5 20:11 , Processed in 0.0445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