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科考中的“上飞无人机,下跑机器狗”确实展现出十足的“硬核”实力。
一、无人机在南极科考中的应用
1. 环境监测方面
气象观测
无人机可以携带气象传感器飞到南极特定区域的上空,精确测量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例如,在南极复杂的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一些难以到达的区域,如陡峭的冰崖附近或者远离科考站的冰架边缘,无人机能够轻松抵达并获取实时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有助于科学家更全面地了解南极地区的气象变化规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进而为南极科考活动的规划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冰川监测
利用无人机的高清成像设备,可以对冰川的表面形态进行详细拍摄。它能够清晰地捕捉到冰川的裂隙、冰丘等细微地貌特征的变化。
通过对多次拍摄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科学家可以计算冰川的移动速度、消融速率等关键参数。比如,对于南极的一些大型冰川,无人机监测可以发现冰川前端位置的季节性变化,从而为研究全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提供冰川动态变化的数据。
2. 生物研究方面
企鹅种群监测
无人机能够在不干扰企鹅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从空中对企鹅栖息地进行俯瞰拍摄。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统计企鹅的数量、分布范围,观察企鹅的行为习性,如觅食、繁殖、育雏等活动。
相比传统的人工观测方法,无人机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而且可以在繁殖季节避免人类活动对企鹅可能造成的惊扰,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企鹅种群的生存状态及其对南极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情况。
二、机器狗在南极科考中的应用
1. 科考站周边巡逻与设备巡检
安全巡逻
机器狗可以在南极科考站周围进行定期巡逻。它装备有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能够在低温、强风等恶劣环境下实时监测周边环境情况。
在极夜期间,机器狗可以代替科考人员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诸如冰裂缝靠近科考站、建筑物周围积雪异常堆积等潜在危险,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科考站工作人员,确保科考站的安全。
设备巡检
南极科考站有大量的科研设备和基础设施,如天线、气象观测设备、发电设备等。机器狗可以按照预设的路线,对这些设备进行巡检。
它能够检测设备的外观是否有损坏、连接部位是否松动等情况,并且可以将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如设备表面温度等)传输给科考站的维护人员,以便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保障科考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极地环境适应性研究辅助
地形与雪层研究
机器狗在南极的雪地和冰原上行走时,可以通过其搭载的传感器测量雪层的硬度、厚度等参数。
它在不同地形(如平坦冰原、冰丘、冰谷等)上的行走数据,也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南极特殊地形对移动设备的影响,为未来开发更适应极地环境的交通工具或机器人提供参考。
这些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南极科考的效率、安全性和科研成果的产出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