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家庭根基具有深远意义,以下是多方面的举措与内涵:
一、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1. 传承优良家风
传统家风的挖掘与现代转化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资源,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蕴含的忠诚爱国、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价值观念,通过现代故事、家庭活动等形式进行转化,使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家风的熏陶。
红色家风的弘扬
重视红色家风的传承,以革命先辈的家庭事迹为教材。像方志敏烈士的清廉家风,他虽经手大量钱财,但始终坚守廉洁底线,其在《可爱的中国》等著作中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人的深情嘱托,都是红色家风的生动体现。通过红色家风教育,激励家庭成员传承革命精神,增强家国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
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家庭层面的行为准则。倡导家庭成员在家庭中践行友善、诚信等价值观,例如在家庭关系中做到互相尊重、信守承诺。社区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如“家庭价值观之星”评选,对那些在家庭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庭进行表彰和宣传,引导更多家庭以此为榜样。
2. 加强家庭教育
品德教育优先
在家庭教育中,将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道德榜样。例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同时,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如引导孩子分享玩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衡量孩子成长的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如参加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活动。学校和社会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如开展课外素质拓展课程、举办各类青少年创新大赛等。
二、家庭关系构建方面
1. 促进家庭和谐
夫妻关系平等互爱
倡导夫妻之间建立平等、互敬互爱的关系。在现代家庭中,夫妻双方应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包括家务劳动、经济支出和子女教育等。通过夫妻双方的有效沟通和协商,解决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建立家庭会议制度,每周定期讨论家庭事务,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增进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代际关系融洽相处
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互动和交流。在家庭中,长辈要尊重晚辈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晚辈要尊重长辈,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比如,组织家庭聚会时,鼓励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理想追求,同时让长辈讲述家族故事和人生经验,促进不同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传承。
2. 保障家庭成员权益
法律保障全面落实
加强宣传与执行涉及家庭权益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编等。通过社区普法讲座、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让家庭成员了解自己在婚姻、财产、抚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司法部门要确保在家庭纠纷案件中依法公正裁判,切实维护家庭成员的权益。
关注特殊家庭成员权益
特别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家庭成员的权益。建立健全针对妇女的反家庭暴力机制,设立妇女庇护所、提供法律援助等;完善儿童权益保护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和保护,确保他们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保障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权益。
三、家庭发展能力提升方面
1. 提高家庭经济能力
就业创业支持
为家庭中的劳动者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和支持。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家庭劳动力的特点,提供诸如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实用技能培训。同时,为家庭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如小额贷款贴息、创业场地租金减免等,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创业,增加家庭收入来源。
家庭理财教育
开展家庭理财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理财意识和能力。金融机构可以组织公益理财讲座,向家庭传授基本的理财知识,如储蓄、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家庭内部可以制定理财计划,合理规划家庭收入和支出,如设立子女教育基金、家庭应急储备金等,确保家庭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提升家庭文化素养
文化活动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社区可以组织文化节、读书月等活动,家庭可以共同参加诗歌朗诵、书法绘画比赛等。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可以推出家庭套餐服务,如家庭参观票、家庭借阅卡等,吸引家庭成员走进文化场所,丰富家庭文化生活。
教育资源共享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家庭提供共享的教育机会。例如,建立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优质教育课程,涵盖文化知识、艺术修养、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家庭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提升家庭整体文化素养。
四、社会支持体系方面
1. 完善社区家庭服务
托幼养老服务
在社区建立完善的托幼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幼儿园、托儿所,为家庭提供便捷、安全的幼儿托管服务,解决家庭育儿的后顾之忧。同时,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家庭辅导与咨询
提供家庭辅导和咨询服务,针对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等问题,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家庭辅导师为家庭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社区可以设立家庭服务热线,随时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咨询服务;定期举办家庭辅导讲座和工作坊,帮助家庭成员提升家庭关系处理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
2. 政策支持与引导
家庭友好型政策制定
政府制定家庭友好型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等。在税收方面,对于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在住房保障方面,优先考虑多代同堂家庭、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提供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等。
家庭发展纳入社会规划
将家庭发展纳入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在制定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规划时充分考虑家庭因素。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预留足够的社区公共空间用于建设家庭活动设施;在教育资源分配规划中,考虑家庭人口分布和需求,合理布局学校等教育设施,以促进家庭的全面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家庭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