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对美国发布“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备忘录的回应通常基于以下一些要点:
一、对国际贸易秩序的破坏
1. 违背多边主义原则
美国的“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备忘录往往体现出单边主义思维。多边主义倡导各国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而这种以美国自身利益至上的政策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例如,在国际投资领域,多边投资协定旨在构建一个公平、透明、非歧视性的国际投资环境,美国的此类政策可能破坏已有的多边投资规则构建进程。
2. 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该政策可能会影响全球产业链的正常布局。美国可能通过限制外国投资进入某些关键领域或者对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进行不合理干预。例如,在高科技产业方面,这种政策可能促使美国企业减少在海外的投资布局,或者限制外国企业对美国相关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从而打乱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既有分工协作关系,对上下游相关企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供应和产业发展。
二、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损害
1. 投资领域的双向阻碍
对于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这一政策可能会设置更多的障碍。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涉及诸多领域,如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等。美国可能以“美国第一”为借口,加强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审查力度,以所谓的“国家安全”等理由拒绝中国企业的正常投资项目。同时,也可能影响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信心,美国企业可能会担忧其在中国的投资会受到美国国内政策的限制或者遭遇美国政府的不合理干预,从而抑制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投资拓展。
2. 破坏双边投资关系的稳定性
中美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双边投资关系,有众多企业在对方国家开展业务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联系。“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备忘录破坏了这种关系的稳定性,使得双方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例如,一些已经在美国运营的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政策环境的突然变化,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投资战略,而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也可能因为美国国内政策的波动而在决策上踌躇不前,这不利于中美经贸关系在投资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倡导理性和合作的态度
1. 推动对话协商
中国贸促会倡导中美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投资领域的分歧。尽管美国出台了这类具有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但双方仍应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双边经贸对话机制,如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就投资政策、市场准入、投资保护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通过对话,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的关切和需求,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避免因单边政策导致的贸易和投资摩擦不断升级。
2. 遵循国际规则
强调中美双方在投资领域都应遵循国际规则。国际投资规则体系,如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与投资相关的协定以及双边投资协定等,为各国的投资活动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保障。美国的“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如果违反这些国际规则,不仅损害他国利益,也会破坏自身在国际投资领域的信誉。中美双方应共同维护国际投资规则的权威性,以规则为基础开展投资合作,促进双边投资关系的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