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在落实落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多种举措:
一、政策制度层面
1. 优化内部政策
根据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宏观政策导向,制定更为细化、精准的内部信贷政策。例如,放宽小微企业的准入标准,不再单纯以规模、成立年限等传统指标为唯一衡量依据,而是综合考量企业的发展潜力、创新能力、订单情况等因素。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对于新兴科技型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或行业,可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给予更高的贷款额度上限或更优惠的利率政策。
2. 完善协调机制
建立跨部门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小组。成员涵盖信贷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运营部门等,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当信贷部门发现某些小微企业的抵押物评估存在争议时,协调小组中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运营部门可以共同参与评估流程的优化,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动态,确保自身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符合监管要求。同时,积极反馈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执行难点,争取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或指导。
二、产品创新层面
1. 丰富信贷产品类型
推出基于供应链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例如,针对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生产的小微企业,根据其与核心企业的订单合同、应收账款等情况,开发“供应链订单贷”或“供应链应收账款质押贷”等产品。这样可以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提高融资额度。
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对于拥有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邮储银行可以与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合作,准确评估知识产权价值,为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盘活企业的无形资产。
2. 定制化金融服务
根据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提供不同的融资产品组合。对于处于创业期的小微企业,提供小额、短期的创业启动资金贷款,并搭配创业辅导、财务咨询等增值服务;对于成长型小微企业,则提供额度较大、期限较长的成长资金贷款,同时协助企业进行市场拓展规划等。
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需求设计特色产品。如为有季节性生产需求的小微企业设计“季节性生产资金贷”,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灵活设置,与企业的生产周期相匹配。
三、服务流程层面
1. 简化贷款审批流程
利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模型。通过整合企业的税务数据、水电费缴纳数据、工商登记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快速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减少人工干预,缩短审批时间。例如,对于信用评分较高的小微企业,可以实现线上自动审批,当天即可放款。
优化内部审批层级,对一定额度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行授权审批制。将审批权下放至基层分支机构,由熟悉当地企业情况的客户经理和基层信贷管理人员进行审批,提高审批效率。
2. 提升服务便捷性
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开发专门的小微企业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服务平台,企业主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端随时随地申请贷款、查询贷款进度、办理还款等业务。
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一站式”窗口。例如,在小微企业创业园区设置服务点,集中办理开户、贷款申请、政策咨询等业务,减少企业奔波。
四、风险管理层面
1.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在传统的财务风险评估基础上,增加非财务因素的评估权重。例如,对小微企业主的个人信用、企业的市场口碑、员工稳定性等非财务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全面衡量小微企业的风险状况。
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测机制。通过定期回访、数据监测等方式,实时掌握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旦发现企业出现经营风险预警信号,如销售额大幅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及时调整信贷策略,如追加抵押物、调整还款计划等。
2. 风险分担与补偿
加强与政府性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的合作。参与当地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当小微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时,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担损失。同时,推广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由保险公司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保险,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建立内部的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从银行的盈利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小微企业贷款可能产生的损失,提高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