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分析:
一、现状及问题
1. 信息更新不及时
在一些地方,警务公开栏存在信息长期不更新的情况。例如,人员任免信息可能还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前的,导致群众无法获取最新的警务人事动态。
案件通报方面,新发生的案件处理结果未能及时在公开栏展示,使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和案件处理效率缺乏准确认知。
2. 内容完整性欠缺
公开栏的内容可能只涉及部分警务工作。如财务公开方面,仅公开了大致的收支项目,缺乏详细的经费来源和使用明细,像专项行动经费具体花在哪些方面等信息没有呈现。
对于警务政策解读不全面,只公布政策条文,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群众难以理解政策对自身的影响。
3. 公开渠道单一
主要依赖线下的公开栏进行信息公开,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更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单一的线下公开栏方式,限制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受众面,导致很多群众不能及时方便地查看警务公开信息。
二、改进建议
1. 建立健全更新机制
设定明确的信息更新时间节点。例如,规定人员任免信息在变动后的3个工作日内更新,案件处理结果在结案后的7个工作日内公示等。
设立专门的信息更新监督岗位或团队,定期检查公开栏信息更新情况,对未能按时更新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问责。
2. 完善公开内容
加强财务信息的详细公开。除了总体收支项目,要详细列出每一项经费的来源、金额、使用去向,并且附上必要的说明。例如,购置警务设备的经费,要说明设备的种类、数量、单价等信息。
对于警务政策解读,采用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如在解读户籍政策时,通过漫画展示办理流程,结合本地居民办理户籍时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解释,提高群众的理解度。
3. 拓展公开渠道
除了传统的线下公开栏,要大力发展线上警务公开平台。如建立专门的警务公开网站和手机APP,整合各类警务公开信息,方便群众随时查询。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推送。例如,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定期发布警务公开信息摘要,并附上详细信息的链接,引导群众查看完整内容。同时,开通在线互动功能,解答群众关于警务公开信息的疑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