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京津联动助推科研创新产业集聚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津联动在助推科研创新产业集聚方面具有众多积极意义和显著成果:

一、政策协同方面
1. 规划引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京津两地在区域规划上进行协同对接。例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京津共同制定了科技协同创新的专项规划,明确了各自在区域科研创新产业中的定位。北京侧重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发等知识创新源头建设,天津则在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制造业应用创新等方面重点发力。
2. 政策协同
   两地在人才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在人才政策上,天津的一些园区为吸引北京科研人才流入,出台了与北京类似的人才补贴政策。比如,给予高端科研人才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先安排等优惠措施,消除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在税收政策方面,京津针对科研创新企业出台了联合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统一了部分税收认定标准,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从事科研创新和产业集聚的积极性。

二、资源共享方面
1. 科研设施共享
   北京拥有众多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端科研设备,如中科院的一些大型科研仪器。京津建立了科研设施共享机制,天津的科研团队和企业可以通过预约等方式使用北京的这些设施,降低科研成本。例如,天津的某些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利用北京的大型基因测序设备进行研发,这有助于提升天津相关产业的科研水平,加速产业集聚。
2. 科技成果转化共享
   北京每年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但由于土地等资源限制,成果转化空间有限。天津则具有较为丰富的产业用地和相对完善的工业配套体系。京津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北京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将一些适合产业化的成果向天津进行转移转化。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些航空航天技术相关成果在天津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得到转化应用,带动了天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等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

三、产业协同方面
1.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北京处于产业链的研发设计端,天津则在生产制造、应用示范等环节与北京协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北京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出先进的芯片设计方案后,天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承接生产制造任务,形成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协同模式吸引了更多相关企业向京津地区集聚,提高了区域在该产业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2. 产业集群共建
   京津共同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北京的生物医药研发力量强大,天津在生物医药的临床试验、药品生产等方面具有优势。两地共同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整合了两地的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和服务机构的加入。集群内企业可以共享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进一步促进了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

四、人才流动方面
1. 人才交流平台构建
   京津建立了多种人才交流平台,如定期举办的京津科技人才交流大会、科研合作项目对接会等。这些平台为两地的科研人才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促进了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共享。通过这些平台,北京的科研人才可以了解到天津的产业发展需求和科研合作机会,天津的人才也可以接触到北京的前沿科研理念和技术成果。
2. 人才培养协同
   京津在高校和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协同合作。一些高校之间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项目,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利用两地的师资和科研资源优势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在职业教育方面,京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共同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科研创新产业集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应用型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5 20:27 , Processed in 0.0523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