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全面振兴走出“新路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
1. 传统产业升级
制造业高端化
东北在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方面有深厚基础。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东北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投入。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重点攻克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关键环节,逐步实现从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转型。
在机床制造行业,推动智能化改造。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机床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精准加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打造高端数控机床品牌,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资源型产业延伸产业链
对于东北的石油、煤炭等资源型产业,要改变过去单纯的开采和初加工模式。以石油产业为例,在大庆等石油产区,可以加强石油化工产业的深度发展。除了生产基础的汽油、柴油等产品外,进一步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如高性能塑料、特种橡胶、精细化工品等。建设大型石化产业集群,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2. 新兴产业培育
发展数字经济
东北地区应积极布局大数据中心。例如,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能源优势,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数据存储、云计算等服务。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企业中推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通过工业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发展数字文创产业。大连等沿海城市可以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和软件产业基础,开发具有东北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如以东北民俗文化为背景的游戏、动漫等,打造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吸引相关创意人才和企业集聚。
培育生物医药产业
发挥东北在中药材资源方面的优势,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吉林长白山地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可以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推动中药新药研发,将传统中药方剂与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型中药制剂。
在生物制药领域,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可以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等产业。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构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
二、优化营商环境
1.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一网通办”。东北各地方政府可以整合各部门的审批事项,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办事线上“一个入口、一次登录、一网通办”。例如,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建设审批等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平台完成申报、受理、审核、发证等全流程,减少企业跑腿次数,提高审批效率。
实行审批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审批权限和责任,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同时加强对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及时更新清单内容。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量。在东北地区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或法庭,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效率和专业性。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个人,依法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提高侵权成本。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企业申请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给予补贴和奖励。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
三、人才战略
1. 吸引人才回流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东北各城市可以为回流人才提供购房补贴、生活津贴等优惠待遇。例如,对于高层次人才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根据人才层次不同,补贴金额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对新就业的大学生给予每月一定数额的生活津贴,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搭建人才回归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园区、众创空间等,为回流人才提供创业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例如,设立专门的人才创业基金,为有创业项目的回流人才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同时提供创业导师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2. 本土人才培养
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在职业教育方面,根据东北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例如,针对东北制造业发展,开设数控机床操作、工业机器人维修等专业课程,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共同设立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学生可以在基地进行实习、实践,企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到高校授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在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本土人才给予重奖。在科研机构,完善职称评定、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制度,充分调动本土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1. 加强区域内合作
推动东北三省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例如,辽宁在沿海经济、装备制造等方面有优势,吉林在汽车、农业深加工等领域突出,黑龙江在农业、能源、对俄贸易等方面有特色。可以建立跨区域的产业联盟,辽宁的装备制造企业与吉林的汽车企业合作,为汽车生产提供高端零部件;黑龙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辽宁、吉林的食品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东北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东北区域内的交通一体化网络,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连接。例如,加快建设连接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提高区域内的交通便捷性;整合东北区域内的机场资源,优化航线布局,实现航空运输的协同发展。
2. 扩大对外开放
深化对俄、对朝等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黑龙江省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对俄贸易口岸建设,提升黑河、绥芬河等口岸的通关能力,扩大对俄贸易规模。在贸易产品方面,除了传统的能源、原材料贸易外,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比重,如机械装备、电子产品等。同时,开展跨境电商合作,建立中俄跨境电商平台,促进中俄两国中小企业的贸易往来。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东北沿海城市如大连等可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海运合作,开辟新的海上航线,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内陆城市可以通过铁路班列等方式,加强与欧洲、中亚等地区的贸易和物流联系,推动东北装备制造产品、农产品等走向国际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