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明单位在提升城市“精气神”方面的作用
1. 模范带头作用
在黔西南州,文明单位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它们在单位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文明创建制度,如员工行为规范准则。这些单位的员工在工作场所遵守文明礼仪,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从言行举止等细微之处彰显文明素养。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不仅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还为其他单位树立了榜样。
例如,一些政府机关文明单位倡导无纸化办公,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办公效率,在节能减排方面走在前列,促使其他单位效仿这种绿色办公的理念。
2. 文化传播功能
文明单位往往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黔西南州的许多文明单位深入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像一些企业文明单位将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图案融入产品设计中,使民族文化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得到传承和创新。
同时,这些单位还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文化讲座等活动向社会公众传播优秀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文明创建过程中,开展免费的文物讲解活动,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为城市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城市的精神内涵。
3. 社会责任担当
文明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黔西南州,不少企业文明单位主动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它们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和就业岗位。例如,一些农业企业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环境保护方面,文明单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工业企业文明单位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公益活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体现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这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精气神”。
4. 志愿服务引领
文明单位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黔西南州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单位员工组成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场所。在社区,志愿者们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义务维修等服务;在学校,他们为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在敬老院,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等。
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带动了更多市民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营造了互帮互助、友爱和谐的社会氛围,提升了城市的文明风尚,让城市充满温暖和活力,成为城市“精气神”的重要体现。
二、文明单位与城市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1. 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黔西南州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文明单位的分布和作用发挥。例如,将一些文化类文明单位布局在城市的文化功能区附近,形成文化集聚效应。图书馆、文化馆等文明单位与周边的文化广场、艺术街区等共同构建起城市的文化地标,既方便市民享受文化服务,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在城市新区建设中,注重引入文明单位,特别是企业文明单位,这些单位按照城市的绿色、智能、人文等规划理念进行建设和运营,带动新区的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均衡发展。
2. 参与城市治理创新
文明单位积极参与黔西南州的城市治理创新。一些社区文明单位与居民共同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建立社区议事厅,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单位利用自身资源,如在安全防范方面,企业单位为社区提供监控设备和技术支持,构建平安社区。
在交通治理方面,文明单位的志愿者参与交通劝导活动,宣传文明交通知识,提高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协助交通部门改善城市交通秩序,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为城市的有序运行注入活力。
3. 人才培养与城市发展需求匹配
文明单位注重人才培养,其培养模式与黔西南州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企业文明单位通过内部培训和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还为城市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提供智力支持。
教育类文明单位根据城市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例如,为适应旅游业发展,职业院校文明单位开设旅游管理、民族文化旅游等相关专业课程,为城市的旅游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从人才层面为城市“精气神”的提升奠定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