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中小学将课间延长至15分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举措,以下是多方面的体现:
一、对学生的影响
1. 身体健康
充足放松:较长的课间休息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学生在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后,肌肉处于紧张状态,15分钟课间可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伸展身体、活动四肢。例如,学生可以到教室外走动、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像颈部伸展、腰部扭转等,这有助于缓解因久坐造成的肌肉疲劳和僵硬,预防近视、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
促进新陈代谢:课间休息时,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一些轻度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这些活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使身体各器官更好地运作,增强学生的体质。
2. 心理健康
缓解学习压力:中小学的学习任务繁重,15分钟课间为学生提供了一段较长的“心理缓冲期”。在课间,学生可以暂时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脱离出来,与同学聊天、开玩笑,分享有趣的事情,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带来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有利于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增强社交能力:课间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一起讨论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互相学习和启发;也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游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1. 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注意力:长时间的连续学习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而15分钟课间休息能够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有效放松。当课间休息结束后,学生能够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知识巩固与预习:课间休息时,学生可以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记忆;同时也有时间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就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调整
教师反馈与准备:课间延长后,教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调整教学策略,准备下节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和设备,使教学活动更加流畅和高效。
三、政策推行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
1. 挑战
学校管理难度增加:课间延长意味着学校需要重新规划课间的管理工作。例如,要确保学生在课间的安全,防止在教室外发生追逐打闹导致的意外伤害事故;同时,还要管理好课间的秩序,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课程安排调整: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传授的前提下,课间延长可能需要对课程安排进行相应调整。有些学校可能面临课时紧张的问题,需要重新规划课程时长、课间休息时间以及教学进度等,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是一个挑战。
2. 应对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制定课间活动规则,教导学生在课间进行文明、安全的活动。同时,增加课间值日教师和管理员的数量,加强对课间活动的监督和引导。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可以整合教学资源,精简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适应课间延长后的课程安排调整。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线上学习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