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故居与椿树书苑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下是关于它们的详细介绍: 林白水故居历史渊源:林白水故居原址位于原宣武区椿树街道辖区的棉花头条1号,是林白水先生1916年脱离宦海重归报业后,于1921年初创办《新社会报》和1922年5月复办《社会日报》的社址。2005年,原宣武区政府将其向北平移270米,复建在现址西城区棉花巷2号。建筑特色:林白水故居为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5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典型中式风格的建筑,朱红色梁柱、朱红墨绿相间的门窗,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体现出中式建筑的端庄大气。文物保护:1990年12月,林白水故居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椿树街道工委、办事处对其进行了整修改造,使其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社会功能。 椿树书苑空间功能:椿树书苑是在林白水故居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全国首个“社区图书馆加博物馆”的市民文化活动空间,集椿树街道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和林白水烈士纪念馆等功能于一体,免费向公众开放。馆藏资源:椿树书苑拥有约一万五千余本藏书,涵盖了报业、曲艺、地方志等多个领域,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文化活动:椿树书苑坚持“科学管理、全民参与”的理念,搭建了文化资源共享和文化活动举办的多功能平台,会举办亲子阅读活动等各类文化活动,辐射辖区居民,成为了居民们的“自家书房”。 二者关系椿树书苑依托林白水故居而建,是对林白水故居的活化利用。一方面,椿树书苑的存在使得林白水故居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林白水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林白水故居也为椿树书苑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使椿树书苑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场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