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棉主题

探寻胜芳古韵 “冀”艺文化传承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7 14: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探寻胜芳古韵“冀”艺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 胜芳古镇的历史文化背景悠久的建镇历史:胜芳镇始建于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原为水乡,始称堤头村,后称武平亭、渭城,宋时定名为胜芳,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重要的地理位置:地处九河下梢、烟波浩渺的东淀水域之上,与西淀白洋淀一水相连,大运河贯通后,使其成为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汇的重镇。繁荣的历史景象:历史上,胜芳“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百货杂陈,商贾云集”,清朝时被列为直隶六大重镇之一,曾有“小天津卫”之称。 胜芳古韵的具体体现古建筑之美    戏楼:即“九成楼”,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重修。戏楼座南朝北,清制大式建筑结构,歇山大屋顶,屋顶四角有跑兽,左右前檐习翅为翼,东西檐上刻有十尊栩栩如生的鸟兽造型,两边檐角各悬一铜铃,正面两根明柱支撑,檐板绘以花纹图案,画工精细。    牌坊:大约建于十七世纪明末清初年间,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四柱习檐木结构建筑。每根柱子下部都有四块抱柱石,以两道铁箍将柱子包起来,抱柱石镶在石基之中,并无戗柱支撑。上方柱芯有一块匾额,北面为“人伦之至”,南面为“护国庇民”。    文昌阁: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历代曾有过多次修缮。高三层,四方形,高悬匾额两块,竖匾“魁星楼”,横匾“文昌阁”。主体建筑高达三丈三尺,暗喻三十三层天。民俗文化之盛    胜芳灯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明代中期已流行,至清中后期鼎盛起来,闻名华北。传统花灯是胜芳花灯的精华,主要制作材料为苇篾、竹篾、纸捻儿、油浸纸、绸缎,不用一丝金属材料,纯手工扎制,有两千种之多,以动物、植物、人物、器物、建筑、神佛等为题材。    民间花会:胜芳有七十余道花会,笙管齐奏、各献技艺,包括南音乐会、高跷会、武术会、夯歌和跨鼓等,在戏院书馆、酒肆茶楼等处全天义演。 “冀”艺文化传承的表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当地有许多非遗传承人,如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胜芳布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凤霞,从年轻时就开始制作手工布艺,其制作的布老虎、鲤鱼抱枕等布艺作品,在当地的婚俗和喜庆节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着传统布艺技艺。非遗进校园:胜芳民间艺人把古老技艺引进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开设非遗课堂,教授南音乐会、高跷会、武术等老技艺,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年轻人对传统非遗的兴趣和热爱,使古老非遗得以传承和发展。传统习俗的延续:如女孩子结婚后的第一个灯节前,娘家人要给婆家送鸭子灯,祈盼早生贵子;孩子出生后,姥姥家照例年年送灯,表达对孩子的祝福。过年时,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购买北桥炸糕、传统糕点等,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红棉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6-20 14:30 , Processed in 0.0750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