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古人精致过端午指南,请查收!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4 22: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古人精致过端午的一些方式: 节日装饰与辟邪挂菖蒲艾草:古人认为端午时草药药性最强,菖蒲、艾草有薰避蚊虫、驱邪除瘴的功效。他们会将菖蒲、艾草编节,悬挂在门口或屋内,有的还会将艾草编成人形或剪成虎形,菖蒲则作成剑状,称为“蒲剑”,用以驱邪却鬼。挂钟馗图:明清时期,人们会用朱砂绘制钟馗图卷,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个月,希望借助钟馗避邪扶正,驱邪除害、祛凶引福。系五色绳:《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具有保护、驱妖、避邪之意。一般端午当天一早戴上,至七月七摘下焚烧,或在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时放入河中顺水冲走。佩戴香囊:古人将朱砂、雄黄、香药等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装入丝布做成的香囊中,用线收口,佩戴在身上,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特色饮食吃粽子:粽子古称“角黍”,早在魏晋时期,端午节吃粽子就已成习俗。先秦时期,粽子大多用来祭祀,唐宋之间,端午节日被官方确立,吃粽子的习俗也固定下来。粽子的种类丰富,有大黄米粽、江米粽等,还有“艾香粽”“蜜饯粽”“肉粽”等。品尝五黄:在江浙地区,有“五黄”的讲究,即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成为节俗必备的美食。食用五毒饽饽:明清时期北京城有一个特别著名的点心五毒饽饽,是印有蜈蚣、蝎子等图样的点心。喝雄黄酒、菖蒲酒:雄黄酒含有矿物质雄黄,能祛毒解痒,小孩不宜饮酒,则在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上雄黄酒。菖蒲酒则以菖蒲为原料酿制成,具有理气、祛风、活血等功效,被认为具有辟邪的作用。 娱乐活动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标志性习俗之一,早在晋代就有相关记载,到了明清时期,广东民间的“端午赛龙舟”活动已很普遍。比赛时,终点处会有一面锦缎旗,称为“锦标”,两岸则是无数的观众。射粉团、射粽子:《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盛唐时长安城盛行用小弓射粽子的游戏,粽子“滑腻而难射”,射它很考验技术,射到几个粽子,就能吃几个。此外,还有射粉团的游戏,用弓箭射盘中的粉团,射中者即可食用。宴饮欢聚:端午当日,古人大多放下手头事,聚集在河两岸观赏龙舟竞渡,不少人亦选择在此日宴请亲朋好友,观赏龙舟之余,吃龙舟饭,品端午粽,或清弹伴唱、或落座闲谈、或亭台戏水。放风筝和看戏剧:古人在端午时也会放风筝、看戏剧等,丰富节日生活。在一些地方,还有专门的端午戏剧表演,演员们会穿着华丽的服装,表演与端午相关的故事。
ec00e5c7-f3ea-46bf-a055-32d2484279c5_small.jpg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6 11:53 , Processed in 0.0807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