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新基金呈现出提前结募、火速成立以抢抓建仓机会的特点,主要原因如下:市场行情推动:权益市场回暖,以科技板块为主导的结构性行情亮眼,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和投资者信心提升。例如,2025年2月以来科技股行情较好,港股市场表现也不错,资金流入权益资产,科技板块成为资金流入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管理人希望把握行情,让基金提前成立,抢占建仓先机。投资者热情高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市场投资者热情愈发高涨。新基金的赚钱效应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关注与认购,新基金销售相较以往更加活跃,部分基金很容易募满,一些没有设置规模上限的基金,管理人提前结束募集也是对持有人负责,避免基金产品规模过大影响收益。基金发行策略调整:部分发起式权益类基金募集期十分短暂,因为基金公司对发行规模并没有要求,更希望基金快速成立,为投资者提供布局市场的工具。同时,在资产配置工具化趋势下,被动产品的募集节奏正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准化运作,提前成立可以帮产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把握投资时机:市场回暖时,如果基金迟迟无法募集结束,当基金成立后,很有可能行情已经结束,导致基金高位建仓。基金经理需要将产品成立时点与行业景气度数据同步校准,避免错失市场回暖的关键时间窗口。例如,截至2025年3月12日,当年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已超70只,其中权益类基金37只。6月12日,有4只权益类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财通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9月9日,提前至6月24日;中航智选领航混合基金6月10日开始募集,募集截止日从6月27日提前至6月11日。多家基金公司还通过密集自购旗下新发权益类基金,以真金白银表达对后市的乐观预期。展望后市,机构普遍对未来中长期的权益投资机会保持乐观。富国基金认为,中长期视角下,中国经济韧性充足、潜力犹在,市场的估值修复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惠理集团也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改善趋势不变,市场有望延续上行态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