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中非农业合作提质升级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4 07: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非农业合作正不断提质升级,从传统的援助模式逐渐向技术合作与能力建设的“授人以渔”模式转变,以下是相关介绍: 合作现状贸易规模增长:2023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达到93.5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6.1%,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2.8%。中国对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零关税政策,今年前5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农产品158.3亿元,其中咖啡、可可豆、冷冻草莓等进口分别增长145.7%、88.6%、82%。技术合作加深:中国在非洲建设了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实施了超过100个农业技术援助项目,为当地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才超过5万人次。中国农业大学将玉米密植增产的“中国经验”推广至坦桑尼亚,使玉米产量平均翻番;中企在南非通过无人机为甘蔗地喷洒农药,帮助当地摆脱甘蔗螟虫害困扰。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乌干达、加纳、尼日利亚等国投资建设7个农业产业园区,涵盖种子研发、种植养殖、仓储销售、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等领域,促进了非洲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 “授人以渔”的举措共享现代农业技术:借助中国丰富的数字农业经验,合作推进数字化农业技术在非洲农场的应用,包括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控、精准农业和农业大数据分析等。分享先进的农业生态技术,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农业数字人才常态化交流培养机制,鼓励中非高校、农企、农业研究机构合作举办农业现代化青年论坛、研修班等。推进对非产学研用合作,建设非洲农业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形成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立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和农业技术合作,帮助非洲培养更多本土专业性人才。 意义和影响提升非洲农业自主发展能力: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使非洲国家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非经贸合作深化:非洲农产品输华规模不断扩大,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也为非洲国家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同时,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和技术合作,也为中国农业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实现了互利共赢。推动中非友好关系发展:农业合作是中非友好关系的重要体现,通过“授人以渔”的合作模式,增进了中非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固了中非传统友谊,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6 12:54 , Processed in 0.0508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