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为人民采写,为时代高歌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6 2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人民采写,为时代高歌”,这短短十个字承载着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也勾勒出文艺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它不仅是一种创作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坐标,指引着文字工作者将笔尖对准广袤大地,让作品回响时代强音。   一、“为人民采写”:让文字扎根生活沃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故事的主角。真正触动人心的文字,从来不是悬浮于空中的华丽辞藻,而是扎根于生活土壤的“活态记录”。  倾听人民的声音:从田间地头的农民到写字楼里的上班族,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坚守边疆的军人,每个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采写者需放下“旁观者”的姿态,走进工厂车间、深入脱贫乡村、蹲守社区角落,用脚丈量土地,用耳倾听心声,才能捕捉到最真实的细节——比如农民工返乡时行李箱里给孩子的玩具,或是乡村教师教案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些细微之处,正是人民生活的缩影,也是文字的生命力所在。  书写人民的奋斗:时代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采写者应聚焦“小人物”的“大情怀”:记录外卖骑手在暴雨中为老人送药的坚守,刻画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坚的执着,讲述非遗传承人走街串巷传承手艺的坚持。这些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能在平凡中见伟大,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磅礴力量。  回应人民的关切:文字不仅要记录生活,更要映照现实、回应需求。当食品安全、教育公平、生态保护等成为社会热点时,采写者需以客观理性的视角深入调查,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既呈现问题的复杂性,也传递解决问题的希望。这种“为人民发声”的写作,能让文字成为连接社会与个体的桥梁,推动现实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为时代高歌”:用作品铭刻历史印记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文字则是铭刻时代的“精神坐标”。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从文化自信的日益彰显到民族复兴的铿锵步伐,时代的巨变需要被记录、被诠释、被歌颂。  捕捉时代的脉搏:时代的“强音”藏在历史的节点中。当港珠澳大桥通车、“嫦娥”探月成功、“蛟龙”入海深潜时,文字工作者需以敏锐的洞察力,将这些标志性事件背后的时代意义提炼出来——不仅是记录“是什么”,更要解读“为什么”,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一个民族在时代浪潮中奋进的姿态。例如,描写雄安新区的建设,不仅要写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更要写“千年大计”背后的发展理念与时代远见。  诠释时代的精神: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从抗疫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是时代的灵魂。用文字诠释它们,需避免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展现:比如写“脱贫攻坚精神”,可以讲述驻村书记带领村民凿山修路的艰辛,或是返乡青年用电商带动乡亲致富的故事,让精神内涵在细节中得以具象化,从而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引领时代的方向:优秀的文字作品不仅是时代的“镜子”,更是前行的“明灯”。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采写者需以深邃的思考和前瞻的视角,在作品中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面对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探讨如何让技术更有温度;面对社会转型的阵痛,挖掘人性中的善良与坚守。这种“为时代引航”的写作,能让文字超越一时的记录,成为照亮未来的精神力量。   三、从“采写”到“高歌”:让文字兼具温度与力量“为人民采写”与“为时代高歌”并非割裂的两端,而是相辅相成的整体——人民是时代的主体,时代是人民的舞台。真正优秀的文字作品,既能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养分,又能在时代的长河中彰显价值。  以人民性彰显时代性: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师、凉山深处的支教老师、城市里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似平凡,却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精神图谱。采写者需将个体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小我”的故事都能折射出“大时代”的光芒。例如,写一位老工匠的传承,可联系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让个人经历成为时代变迁的注脚。  以艺术性提升感染力:“高歌”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用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传递情感与思想。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文学创作,都需要讲究叙事技巧:用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用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用富有韵律的语言让文字产生“歌唱”的力量。比如,描写黄河流域的生态变迁,可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意开篇,再以数据和案例讲述治理的成效,让理性与感性交织,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以责任感坚守初心:在流量至上、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为人民采写,为时代高歌”更需要一份坚守的勇气。这意味着拒绝浮躁的“蹭热点”,拒绝迎合低级趣味的“博眼球”,而是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心打磨每一个字、每一个故事。唯有如此,文字才能穿越时空,成为经得起考验的“时代答卷”。  站在时代的节点上,文字工作者手中的笔,既是记录者的工具,也是歌者的琴弦。当我们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把时代扛在肩上,笔下的文字便会拥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它会是泥土的芬芳,是奋斗的号角,是历史的回响,更是面向未来的呼唤。这,或许就是“为人民采写,为时代高歌”的终极意义。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4 13:00 , Processed in 0.0745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