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我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往来持续深化,年均增速达7.3%的相关情况: 贸易规模与增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已由2013年的3120.4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6741.5亿元,增长116%,年均增速达7.3%,高出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2025年前5个月,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864.2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881.8亿元,增长5.6%;进口982.4亿元,增长21%。 贸易结构优化农产品进口增长:中亚五国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与中国形成深度互补。2025年前5个月,我国自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43.6亿元,同比增长26.9%。例如,哈萨克斯坦的亚麻子进口量激增202.1%,乌兹别克斯坦的葡萄干增长153.7%,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更是暴增10.9倍。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中国对中亚的出口结构正从传统商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机电产品、新能源设备、数字技术产品成为新增长点。如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机械设备需求持续扩大,乌兹别克斯坦在通信设备领域的进口量显著增加。202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达94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其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攀升。 基础设施联通陆路运输发展:贸易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与中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跨越式发展。公路运输占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比重从2020年的19.9%提升至2024年的51.8%,2025年前5个月,我国以公路运输方式对中亚五国进出口1436.5亿元,增长10.9%,成为贸易主力。中欧班列助力:中欧班列截至2025年6月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成为亚欧大陆最繁忙的陆路运输通道之一。中吉乌公路、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项目的建成,以及跨境运输便利化措施的落地,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贸易成本。 政策协同合作双边协定推动:2025年2月,中吉签署《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联合声明,计划在金融、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建立统一规则,为企业提供更清晰的市场准入路径。多边框架合作:通过“中国+中亚五国”峰会、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如2023年《西安宣言》明确提出深化绿色经济、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合作,推动双方在光伏、风电、节水技术等方面的项目落地。这些政策红利与中亚国家自身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如哈萨克斯坦的《2050战略》、乌兹别克斯坦的《绿色经济过渡战略》等,均将中国视为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