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12日,全国多地奔驰车主遭遇大面积车机故障,导致车载导航、CarPlay等无法使用,甚至语音控制功能也受到影响。据业内人士分析,故障可能源于奔驰中国夜间推送OTA更新时,误删导航系统授权文件,连带波及CarPlay等互联功能。此次事件背后反映出奔驰在智能化发展方面面临的诸多困局,具体如下:技术层面存在缺陷: 软件质量管理不足:OTA更新出现失误,导致全线产品基础功能瘫痪,说明奔驰在软件更新前的测试环节可能存在漏洞,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未能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 云端架构设计有隐患:有车主确认自己早已关闭自动更新功能却依然遭遇故障,这可能源于云端服务端证书失效,暗示奔驰在云端服务架构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例如云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加密、认证机制不够完善,或者云端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不足。 系统容错机制不完善:当出现误删授权文件等问题时,系统没有有效的容错和恢复机制,无法及时自动修复或回滚到之前的正常状态,导致大量车辆的车机功能长时间无法使用,给车主带来极大不便。战略执行层面滞后: 自研操作系统开发迟缓:奔驰自研的MB.OS操作系统开发滞后,原本计划搭载该系统的纯电轿车CLA一度推迟量产计划。作为其“史上最大规模产品攻势”的开篇之作,CLA的推迟量产拖累了整个产品攻势,使得奔驰在智能化产品的推出节奏上慢于竞争对手。 合作策略保守缺乏落地:奔驰虽然与百度等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合作,也投资了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但在核心技术的共创或者合作落地上始终没有实际行动。相比之下,大众与小鹏合作的电子电器架构CEA已有首款产品亮相,奥迪与华为合作的智驾系统已在多款国产车型上搭载,宝马与阿里巴巴在多个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奔驰在与中国本土科技公司的合作方面明显落后。危机应对层面不足: 修复效率低下:此次车机故障完全恢复服务耗时超过24小时,这种修复效率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极为迟缓,反映出奔驰在面对突发技术故障时,缺乏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资源调配能力,无法快速定位问题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 沟通策略失败:故障发生后的关键6小时内,奔驰未通过任何官方渠道发布正式声明,仅依靠零星的短信和4S店渠道传递信息。其客服热线因咨询量激增而瘫痪,加剧了车主群体的焦虑情绪。奔驰的沉默和沟通不畅,与智能汽车时代用户对透明度和即时性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市场表现层面受挫: 电动化转型遇阻:奔驰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历经波折,其推出的“油改电”车型未获得市场认可,2023年在华纯电车型销量仅为3.2万辆,个别月份EQ系列车型销量甚至是个位数。推出的400V纯电EVA平台,在技术上也落后于中国市场20万元以上电动车普遍采用的800V以上平台。去年3月,奔驰不得不宣布放弃2030年的“全面电动”计划,转而重拾燃油车开发。 销量和利润下滑:财报显示,2024年奔驰集团营收、息税前利润、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均呈现下滑,降幅分别达到4.5%、30.8%和28.4%。其2024年全球销量198.3万辆,同比下滑3%;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下滑23%至18.5万辆。在中国市场,奔驰销量同比下滑7%至68.36万辆,成为拖累其下滑的主要区域。综上所述,此次奔驰大面积车机故障事件,是其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多种问题的集中体现。奔驰需要深刻反思并积极改进,加强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优化合作策略,提升危机应对能力,以适应汽车行业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趋势,重新赢得市场和用户的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