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多措并举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8 0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措并举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新就业群体(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快递员等)作为新时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住房、医疗、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解决这一群体的急难愁盼,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从政策保障、服务优化、权益维护等层面系统发力。以下是具体举措及实施方向:  # 一、强化政策保障: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制度体系  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破除身份壁垒     - 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允许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降低缴费门槛(如按最低基数缴纳),并给予一定缴费补贴。     - 针对职业伤害风险高的群体(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探索建立“新型职业伤害保险”,由平台企业与个人共同缴费,解决工伤认定难、赔付不足等问题。  2. 优化住房保障政策,解决居住难题     - 政府牵头建设或盘活存量房源,推出面向新就业群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降低租金标准,放宽申请条件(如不设户籍、社保年限限制)。     - 允许新就业群体使用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或探索“租房补贴”直接发放机制,缓解短期居住压力。  3. 健全职业发展政策,打通晋升通道     - 建立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政府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培训课程(如电商运营、直播技巧、交通安全等),并给予培训期间的误工补贴。     - 支持平台企业设立职业发展通道,将工作年限、服务评价等纳入晋升考核,鼓励优秀骑手、司机等向管理岗、培训岗转型。  # 二、聚焦服务优化:打造精准化、便捷化的服务网络  1. 建设“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 在商圈、园区、交通枢纽等新就业群体集中区域设立服务站点,提供以下服务:       基础服务:免费饮水、充电、休息、如厕、应急药品等;       政务服务:社保办理、居住证申领、子女入学咨询等代办服务;       关爱服务: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子女托管(临时)等。  2. 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提升办事效率     - 开发“新就业群体服务”专属APP或小程序,整合社保查询、培训报名、政策咨询、维权投诉等功能,实现“线上一网通办”。     - 针对网络主播、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提供税务申报、合同备案等线上指导服务,降低合规成本。  3. 关注特殊需求,解决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     - 对新就业群体子女入学实行“积分制+兜底保障”,按实际居住、工作年限分配公办学校学位,或发放民办学校学费补贴。     - 与医疗机构合作,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低价体检套餐、急诊绿色通道,或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专属医疗险、意外险,降低医疗负担。  # 三、压实企业责任:推动平台与从业者形成良性关系  1. 规范用工管理,明确权责边界     - 要求平台企业对符合劳动关系的新就业群体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保;对非劳动关系的从业者,明确服务协议中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条款,杜绝“以包代管”“层层外包”。     - 建立“合理薪酬体系”,确保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禁止恶意克扣薪资、随意罚款,鼓励按单量、服务质量设置补贴。  2. 加强劳动保护,降低职业风险     - 平台企业为骑手、司机等配备安全装备(如头盔、反光背心),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优化派单系统,避免因“算法压榨”导致超速、疲劳驾驶等问题。     - 建立“高温补贴”“雨雪补贴”等季节性关怀机制,在恶劣天气减少派单压力,为从业者购买商业意外险。  3. 提升职业归属感,构建人文关怀体系     - 开展“优秀骑手/司机”评选,给予荣誉奖励和物质激励;定期组织团建活动、节日慰问,增强群体认同感。     - 允许新就业群体参与平台治理,收集其对派单规则、权益保障的意见,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 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支持网络  1. 发挥工会、行业协会作用,强化权益维护     - 推动新就业群体加入工会,由工会代表其与平台企业协商工资、劳动条件等事项,提供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服务。     - 行业协会制定《新就业群体服务规范》,引导企业自律,抵制恶性竞争,维护从业者合理权益。  2. 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提供多样化支持     - 鼓励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开展“新就业群体关爱计划”,如为骑手提供免费早餐、为司机提供车辆免费检修等。     - 推动企业、园区开放内部设施(如食堂、卫生间、停车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  3. 营造社会尊重氛围,提升职业认同     - 通过媒体宣传新就业群体中的先进典型,展现其职业价值和社会贡献,消除“临时工”“边缘群体”等偏见。     - 在公共服务场所(如车站、商场)设置“新就业群体优先”窗口或标识,增强其社会融入感。  # 五、强化监督与评估: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1. 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     - 由人社、市场监管、交通、工会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定期检查平台企业用工合规性,对拒不落实政策的企业依法处罚。  2. 完善考核与反馈机制     - 将新就业群体保障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民生考核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从业者满意度,动态调整政策措施。  3. 利用大数据监测权益保障情况     - 通过社保参保数据、劳动仲裁案件、平台投诉记录等大数据分析新就业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 结语  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不仅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更是激发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政策“兜底”、服务“贴心”、企业“担当”、社会“协同”,才能让这一群体在城市中“稳得住、干得好、有奔头”,真正融入社会发展大局。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3 18:17 , Processed in 0.2344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