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与世界同行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8 03: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与世界同行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珍贵记忆,也是地球生态的重要见证。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丰富遗产资源的国家,始终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遗产保护,与世界各国携手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以下从中国实践、国际合作、理念创新等维度,展现中国在遗产保护领域的全球担当。  # 一、中国遗产保护的本土实践:从守护到活化  1. 立法与体系化保护的“中国方案”     - 中国建立了以《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战略。截至2025年,中国拥有59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8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7项),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1557项,形成了覆盖中央到地方的保护网络。     - 典型案例:敦煌莫高窟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敦煌”数据库,将壁画、洞窟以高清影像永久保存,既实现了文物的“永续保存”,又通过全球巡展让千年艺术走出洞窟。  2. 自然遗产保护的生态智慧     - 中国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通过科学规划平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例如,武夷山国家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推动茶文化、朱子文化的活态传承,实现“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协同保护。  # 二、与世界同行:中国在全球遗产保护中的行动与贡献  1. 跨国联合申遗与区域协作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成为跨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与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合作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通过联合考古、修复技术共享,守护区域文明脉络。  2. 技术输出与能力建设     -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遗产保护技术支持:为柬埔寨吴哥窟、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等世界遗产提供修复援助,派遣专家团队参与古迹抢险与复原;在非洲、东南亚等地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培训班”,培养当地专业人才超千人。  3. 参与全球治理:从规则接受者到贡献者     -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框架下的遗产保护议程,推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2023年,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倡导建立“世界遗产保护联盟”,促进各国资源共享。  # 三、理念创新:中国为全球遗产保护注入新思维  1. “活态保护”理念的国际认同     -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模式(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被UNESCO视为典范,苏州昆曲、福建木偶戏等通过“非遗进校园”“传承人工作室”等形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延续生命力,这一理念被推广至法国、日本等国的本土遗产保护中。  2. 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 在数字技术领域,中国推出“世界遗产影像库”“非遗大数据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遗产资源的全球共享与溯源;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云南哈尼梯田、贵州肇兴侗寨等遗产地探索“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让保护成果惠及当地民生,为全球遗产地的经济与生态平衡提供参考。  # 四、挑战与未来:携手应对全球遗产保护的共同命题  当前,气候变化、城市化、战乱等因素对遗产保护构成威胁(如威尼斯水灾、叙利亚古城损毁),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共同应对:  技术协作:与意大利、希腊等国建立“世界遗产防灾减灾联合实验室”,共享地震、洪水等灾害中的文物抢救技术;  青年赋能:发起“全球青年遗产保护者计划”,通过跨国研学、创意竞赛,吸引新一代参与遗产创新保护;  价值共识:推动“遗产保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文化多样性与生态保护视为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力量。  从长城脚下到三江之源,从敦煌壁画到苗族银饰,中国以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实践样本与思想资源。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所言:“中国的遗产保护经验,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道路上,中国与世界同行,让文明的光芒跨越时空,照亮未来。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3 21:57 , Processed in 0.0673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