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看看“大唐第一酒鬼”的书法,迷倒一众大佬,怀素也只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8 14: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唐第一酒鬼”的称号,非张旭莫属。这位被杜甫列入“饮中八仙”的狂草宗师,以酒为魂、以书为魄,其书法不仅迷倒李白、颜真卿等当世大佬,更让后世奉为“草圣”,甚至连齐名的怀素,在他面前也被评“只配研墨”。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他的艺术魅力: 一、“酒鬼”的癫狂:酒中悟书,天人合一张旭嗜酒如命,常醉后呼叫狂走,以头濡墨作书,酒醒自视“以为神异”(《新唐书》)。这种癫狂并非失控,而是借酒破除桎梏,回归创作本真。杜甫诗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道尽他醉后笔走龙蛇的气势。  艺术内核:他从自然万象中悟笔法——观公孙大娘舞剑得“低昂回翔之状”,见担夫争道明“布白虚实之理”,闻鼓吹知“节奏缓急之韵”。酒的催化,让他将天地万物的律动融入笔尖,形成“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韩愈语)的狂草美学。 二、书法的巅峰:肥劲洞达,狂而有骨张旭的狂草绝非“鬼画符”,而是以扎实古法为根基。他出身虞世南家族,得二王正传,颜真卿曾亲诣其门下,叹其“模楷精详,特为真正”。其代表作《李青莲序》(晚年写给李白的长卷),堪称唐代狂草的巅峰:  笔法:中锋绞转、衄挫并用,线条如“屋漏痕”般苍劲,肥而不腻,枯润相生。如“夜于随州”四字,首字枯笔破空,末字浓墨沉郁,中间骤转飞白,尽显情绪起伏。  章法:78行498字一气呵成,欹侧跌宕中暗含秩序,字势如惊蛇入草,却无一处散漫。黄庭坚评其“草工肥”,正是赞其肥笔中蕴含的筋骨气力。  相较于怀素的“瘦劲”(如《自叙帖》),张旭的狂草更具包容性,融篆籀笔意与盛唐气象,被蔡襄直言:“怀素处其侧,直有奴仆之态。” 三、怀素的“配角”:宗师与继承者的差距虽并称“颠张狂素”,但张旭是开创者,怀素是继承者。  时代定位:张旭开盛唐狂草之先,怀素(晚生约40年)则受其影响,将禅宗意境融入草书。北宋朱长文《续书断》直言:“怀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旭之教导也。”  艺术格局:张旭的狂草扎根自然与人性,怀素则更偏向个人心性的挥洒。如《李青莲序》中对李白生平的情感贯注,是怀素《自叙帖》自述经历难以比拟的史诗感。蔡襄所谓“奴仆之态”,恰指怀素尚未突破张旭的艺术框架。 结语:酒魂书魄,盛唐气象的绝唱张旭的书法,是“酒神精神”与“文人风骨”的完美结合——醉中忘形,醒后归真,笔下的每一根线条都跳动着盛唐的心跳。他的《李青莲序》《肚痛帖》等作品,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时代自由精神的象征。而怀素,虽以“草圣”名世,终究是站在张旭肩上的继承者。正如李志敏所言:“张旭把中国书法推向了纯艺术的高峰,怀素则是其最耀眼的追随者。”  (注:李白虽以“酒仙”闻名,但其传世真迹《上阳台帖》仅25字,狂放不及张旭,故“大唐第一酒鬼书法家”当属张旭无疑。)

?url=http%3A%2F%2Fbjnewsrec-cv.ws.126.net%2Flittle4358b6ede51j00sxzw97002wd200u000u0g00u000u0.jpg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23:29 , Processed in 0.0593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