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中国“人造太阳”创世界纪录,或改变能源生产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8 14: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一成果对改变能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验证了聚变堆稳态运行的可行性:“亿度千秒”量级稳态高约束模的实现,充分验证了聚变堆高约束模稳态运行的可行性,是聚变研究从基础科学研究迈向工程实践的重要拐点,将聚变能源的研发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未来聚变堆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关键的实验依据。展示出核聚变能源的优势:核聚变能源具有原料丰富、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独特优点。原料方面,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氘和氚在地球上储量极为可观,其中氘大量存在于海水中,一升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氘与另外一种原料氚经过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安全性上,它不像核裂变存在核废料处理难题,也不会发生核泄漏等灾难性事故。环保层面,用它发电可提供近乎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这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当前,人类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化石燃料,对环境和人类自身影响较大。中国“人造太阳”的突破,让我们离核聚变能源的广泛应用又近了一步,未来有望彻底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使人类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发展:“人造太阳”相关研究涉及到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如为了承受高温等离子体的冲击,需要研发新型耐高温、抗辐射的材料;在控制系统方面,要实现对复杂物理过程的精确监测和实时调控。其研发过程推动了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共同发展,也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为能源生产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不过,要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工程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在理论研究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核聚变过程中的物理机制,为工程设计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3 14:07 , Processed in 0.0658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