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中国男篮前国手、现任天津男篮主教练张庆鹏在参加中国篮协举行的媒体日活动时表示,国内篮球青训忽略了个人有球技巧的应用。张庆鹏在退役后,曾担任国家青年队的助理教练,后来又到CBA一线队执教。他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后场球员持球进攻能力缺失、球员转移球视野和传球技巧运用欠缺、球员空间感和位置感建立不足、球员移动投篮能力缺失等。结合中国篮球协会发起的《青少年篮球赛事数据报告》,张庆鹏指出,如今很多球队的进攻虽有向着“魔球化”改进的趋势,即增加篮下和三分球的出手、削减长两分的出手比重,但国内青少年篮球比赛的“有球进攻”比重仍太少、效率太低,与篮球发展相对发达地区以及日本相比均存在差距。现阶段在U18及以下年龄段,拥有出色有球进攻技巧的国内球员凤毛麟角。张庆鹏认为,应在14岁左右的青少年时期就狠抓有球技巧的打磨,并在技战术布置中进行更多设置。他希望国内球员能够有更好的自主支配球能力,而不是都变成倚仗小外援串联的“工具人”。他还提到中国篮球“96黄金一代”,那支球队飘逸灵动、投篮精准、几乎人人都能处理球,孙军、胡卫东、郑武、李晓勇等球员技术全面,能投善突。张庆鹏相信中国篮球有培养技术全面的持球运动员的基因。此外,张庆鹏还谈到国内外篮球训练在细节上的差异。例如,欧美强队会将外线挡拆这一简单训练拆分为数个单项训练,全方位提升球员细节处理的能力,而中国以往的训练中,球员往往只领悟概念,教练员做个示范,球员在场上随机应变即可。他强调,这些细节从青少年时期抓起对青训运动员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