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急”与“机” 重庆这样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这一主题体现了重庆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应对策略。以下是一些重庆把握“急”与“机”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方式:
应对“急”的挑战
补短板
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物流方面,针对物流配送时效性不足的紧急问题,重庆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构建更加完善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多式联运体系。例如果园港的建设与升级,整合了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资源,解决了货物转运过程中效率低下、衔接不畅的急迫问题。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为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对高速网络的需求,重庆积极推进5G网络覆盖和数据中心建设。快速提升网络带宽和稳定性,为大数据、云计算等生产性服务行业提供基础支撑。
人才短缺
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的紧急状况,重庆一方面加强本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例如,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像重庆大学等高校与本地制造业企业合作,开设工业工程、供应链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定向班,快速补充企业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
另一方面,通过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流入。例如,提供住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大数据分析、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高端人才来渝发展。
产业协同不足
为解决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紧急需求,重庆建立了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例如,举办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对接会,将汽车制造企业与物流、金融、研发设计等服务企业聚集在一起,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在工业园区内推行“园中园”模式,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如在重庆的汽车工业园区内,设立专门的汽车研发设计和售后服务集聚区,实现产业之间的近距离对接和协同创新。
把握“机”的机遇
政策机遇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重庆积极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利用政策支持,拓展国际物流通道,如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将重庆与欧洲紧密相连。这不仅提升了重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带动了物流、货代、报关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发展。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下,重庆与成都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例如,在金融领域,推动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合作,共同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技术创新机遇
抓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机遇,重庆大力发展数字生产性服务业。在金融科技领域,众多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风险评估、智能投顾等创新服务。例如,重庆的一些银行通过分析企业的大数据信息,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信贷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在智慧物流方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慧物流平台。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货物的实时跟踪、智能调度等功能,提高物流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如重庆的传化公路港智慧物流平台,整合了众多物流资源,实现了物流供需的高效匹配。
市场需求机遇
随着制造业的升级,企业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重庆积极培育和发展相关服务企业,满足市场需求。例如,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建立了专业的电子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电子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检测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消费升级也为生产性服务业带来机遇。以电商直播为例,重庆丰富的特色产品资源为电商直播提供了优质的内容。重庆积极培育电商直播服务机构,打造电商直播基地,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带动了产品销售,同时也促进了电商运营、物流配送等相关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