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记者暗访“游”多“研”少研学游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4-8-2 08: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暗访‘游’多‘研’少研学游”是对当前研学游市场中存在问题的一种调查与关注。以下是关于这个现象的一些情况分析:

现象表现
行程安排
   在很多被暗访的研学游项目中,旅游的成分占据了主导。例如,有的研学游行程安排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著名景点游玩,学生们在景区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参观,没有深入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科学等知识内涵。像到历史文化名城的研学游,学生们可能只是在古城的几条商业街逛逛,拍拍照,而没有安排深入的古建筑文化讲解、历史事件探究等活动。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一些研学游号称有教育课程,但课程设置非常简单。例如,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研学游,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识别几种植物或动物,没有深入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知识层面。而且课程与游玩环节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无法形成完整的研学体验。
师资配备
   师资力量薄弱是“游”多“研”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研学游团队的带队老师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或相关学科知识。暗访发现,有的带队老师是普通的旅行社导游,他们虽然熟悉旅游线路,但对于研学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历史、文化、科学等只能进行非常肤浅的讲解,无法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

产生原因
商业利益驱动
   研学游市场近年来迅速发展,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将研学游更多地打造成旅游产品。因为旅游产品相对容易操作,成本较低,利润空间较大。他们通过包装热门旅游景点,以研学游的名义吸引学生和家长报名,而忽视了研学的本质要求。
缺乏有效监管
   研学游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相关的监管政策还不够完善。目前,研学游涉及教育、旅游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存在交叉和模糊地带。这就导致一些不良商家有机可乘,在研学游的内容、质量等方面大打折扣,却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
家长和学生认知偏差
   部分家长和学生对研学游的认识存在偏差,过于看重旅游体验。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到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就是一种学习,而忽视了研学游中“研”的重要性。学生也可能受到这种观念影响,更期待在研学游中的游玩乐趣,而不是深入的学习探究,这也促使商家倾向于提供“游”多“研”少的产品。

改进措施
加强行业规范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更完善的研学游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研学游的定义、课程设置要求、师资资质标准等内容。例如,规定研学游课程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详细的教学大纲,并且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
强化监管力度
   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教育部门、旅游部门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作。对研学游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研学游机构要进行严厉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提高消费者认知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学生对研学游的正确认识。学校可以开展相关讲座,介绍研学游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让家长和学生明白研学游不仅仅是旅游,更是一种深度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推广一些优秀的研学游案例,引导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3 21:54 , Processed in 0.0410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