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新的亮点举措:
产业创新发展方面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高端制造业升级
加大对航空航天产业的扶持力度。例如,鼓励空客A320系列飞机在滨海新区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推动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集聚发展,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条。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航空制造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提高飞机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支持新区内的企业研发新型深海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等高端海洋装备,加强在深海探测、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布局。如鼓励企业开展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新兴产业培育
在人工智能领域,滨海新区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入驻。例如,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像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开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识别等前沿技术研发,同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滨海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通过规划建设大型海上风电场和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政府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同时加强新能源储能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电力的稳定性和可存储性。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例如,滨海新区重点打造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吸引顶尖科研人才。该中心聚焦于合成生物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开展基因编辑、生物合成途径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为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等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滨海 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创新创业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办公场地和创业服务。园区内设立创业导师制度,邀请成功企业家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同时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挖掘有潜力的创新项目。
企业创新激励
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于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的资金奖励,同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如对企业承担的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促进企业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深度合作。例如,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咨询服务,实现知识和技术的有效转移转化。
深化改革开放方面
提升开放水平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
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滨海新区的港口优势明显,通过优化港口物流服务,开通更多直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例如,天津港增加到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区的班轮航线,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推动新区企业与沿线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扩大机械装备、化工产品等优势产品的出口规模,同时增加农产品、能源资源等进口。
建设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例如,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在区内投资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开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业务快速发展。
深化区域合作与改革
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产业协同方面,滨海新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引北京的科研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等向滨海新区转移。例如,承接了部分北京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为其提供优惠的土地政策和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同时,加强与河北的产业协作,共同打造产业链,如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开展上下游产业合作,推动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滨海新区探索建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一体化机制。推进区域内政务服务一体化,实现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等政务服务事项的跨区域通办。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打破区域间的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滨海新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将多个部门的审批权力集中到一个专门的审批机构,提高审批效率。例如,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从原来的多个工作日减少到1 2个工作日。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对守信企业给予激励,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
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加强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治理
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的治理力度。对新区内的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例如,要求化工企业安装先进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设备,采用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减少VOCs排放。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管控,推行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降低扬尘污染。
水污染治理
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对新区内河流、湖泊的治理保护。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封堵非法排污口,对合法排污口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例如,对海河等主要河流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河流水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新建和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确保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更高标准。
推动绿色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在滨海新区的产业园区内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例如,在化工园区内,以大型化工企业为核心,建立企业间的物料循环利用体系。上游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利用废渣、废气、废水生产产品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在新区的城市建设中,规定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提高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性能。发展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加大对新能源公交车、轨道交通的投入,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