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学游要有“颜值”,也要拓内涵》
引言
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考古研学游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形式。它将考古学的专业性与旅游的休闲性相结合,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然而,要使考古研学游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发挥最大价值,就既要注重外在的“颜值”,又要不断拓展其内涵。
考古研学游的“颜值”体现
优美的考古遗址环境
许多考古遗址本身就位于风景秀丽的地方。例如良渚古城遗址,它坐落在杭州余杭区,周围山水环绕。这里有广袤的湿地、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山丘,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美丽画卷。游客置身其中,在感受古老文明遗迹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就是考古研学游“颜值”的一部分。
富有特色的建筑与遗迹风貌
古老的建筑和遗迹往往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像敦煌莫高窟,那些洞窟内的壁画和佛像雕塑,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壁画上的飞天形象飘逸灵动,佛像庄重慈祥,洞窟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也充满了古人的智慧。游客进入洞窟,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艺术殿堂,被其视觉上的震撼所吸引,这是考古研学游中极具吸引力的“颜值”元素。
精心设计的展示空间
在考古博物馆中,精心设计的展示空间能够提升研学游的“颜值”。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其展厅布局合理,灯光设计巧妙。展柜采用了先进的照明技术,既能清晰地展示文物的细节,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文物的陈列按照历史时期和主题进行分类,配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和多媒体展示,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视觉上的美感和舒适感。
拓展考古研学游内涵的必要性
提升文化教育价值
考古研学游不应仅仅是一种观光活动,更应是一种文化教育的途径。拓展内涵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考古学知识、历史文化背景等。例如在参观半坡遗址时,如果仅仅是看那些房屋遗址和彩陶,游客可能只是走马观花。但如果深入挖掘内涵,向游客讲解半坡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等,就能让游客更好地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进程,从而提升研学游的文化教育价值。
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
现代游客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观光,他们渴望有深度的体验。通过拓展考古研学游的内涵,如增加模拟考古发掘活动、古代手工艺制作体验等环节,可以让游客更深入地参与到考古文化的体验中。在殷墟遗址开展模拟甲骨文刻写体验活动,游客可以亲手尝试刻写甲骨文,感受古人的书写方式,这种深度体验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他们对考古研学游的满意度。
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
内涵的拓展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当游客深入了解考古遗址和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后,他们会更加尊重和爱护这些文化遗产。例如在秦始皇兵马俑的研学游中,如果向游客详细讲解兵马俑的制作工艺、保护现状以及面临的威胁,游客就会意识到保护这些珍贵文物的重要性,从而在参观过程中自觉遵守保护规定,并且在离开后也会积极传播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
拓展考古研学游内涵的措施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考古研学游内涵的拓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一方面,要培养既懂考古学又懂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如考古学与旅游管理双学位课程。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导游队伍进行考古学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向游客讲解考古遗址和文物的内涵。
丰富研学游内容
可以增加更多互动性和体验性的内容。除了前面提到的模拟考古发掘和古代手工艺制作体验外,还可以开展考古故事讲述会、考古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不同考古遗址的特点。例如在参观三星堆遗址时,可以围绕三星堆青铜面具的造型、用途和文化意义等开展一系列的互动体验活动。
整合多学科知识
考古研学游内涵的拓展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除了考古学知识外,还可以融入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知识。例如在研究古丝绸之路的考古遗址时,可以从历史学的角度讲述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选择,从艺术学的角度欣赏沿线的艺术文化交流成果,这样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知识体系。
结论
考古研学游的“颜值”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内涵的拓展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在注重外在“颜值”的同时,不断挖掘和拓展其内涵,才能让考古研学游真正成为传承文化遗产、提升游客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文化旅游的大舞台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