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过期发声明不能免责
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销售过期食品是明确违法的行为。食品安全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即使商家发布所谓的“免责声明”,这种声明也是违背法律规定而无效的。
例如,在实体商店或者正规电商平台,如果发现售卖过期食品,商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退款、赔偿消费者损失等,监管部门也会对其进行处罚。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有权获得安全、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商家的免责声明不能剥夺消费者的这种基本权利。如果消费者因食用过期食品导致健康问题,有权要求商家承担医疗费用、补偿等责任,商家不能以任何自行拟定的声明来逃避。
2.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食品代购的问题
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来源复杂:食品代购的货源往往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规范等存在差异。一些代购的食品可能未经过我国严格的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程序,存在质量风险。例如,某些国外小作坊生产的特色食品,可能在当地符合其较为宽松的标准,但不符合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指标等的要求。
运输和储存条件难以保证:在代购过程中,食品的运输和储存环节至关重要。由于代购通常缺乏专业的冷链运输设备或适宜的储存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低温保存的食品,如乳制品、生鲜制品等,很容易出现变质的情况。比如,夏季高温时,没有冷链运输的进口奶酪可能在运输途中就已经滋生细菌。
售后服务不完善
维权困难:消费者在购买代购食品时,一旦发现食品存在过期、变质或者其他质量问题,往往面临维权困难的情况。因为代购者可能没有明确的经营地址、联系方式不稳定,或者与消费者之间没有正规的购物合同。与国内正规商家相比,消费者很难通过有效的途径如投诉到消协、提起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缺乏监管依据:目前,对于食品代购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区域。与传统的进口食品销售模式相比,代购这种新兴模式在监管政策、监管手段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例如,一些个人代购行为很难被准确统计和监管,他们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等隐蔽渠道进行销售,逃避海关、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
食品过期发声明绝不能免责,而食品代购的灰色地带需要通过完善监管、提高消费者意识等多种方式来规范,以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合法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