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能源法确定优先保障民生用能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1-2 2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能源法确定优先保障民生用能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基本人权与社会公平
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能源是现代社会中民众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如电力用于照明、取暖、制冷,燃气用于烹饪等。优先保障民生用能确保了居民基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对公民基本人权的尊重。
   在寒冷的冬季,优先供应居民天然气用于取暖,能使民众在寒冷天气里有温暖的居住环境;在炎热的夏季,保障居民用电以维持空调等制冷设备的运行,防止因高温引发健康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
   不同社会群体对能源的需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贫困家庭还是富裕家庭,在能源的基本使用上都应得到平等对待。优先保障民生用能避免了因能源供应紧张时,因经济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分配。
   例如,在能源短缺时期,如果不优先保障民生,可能会出现工业企业凭借资金优势抢购能源,导致居民用能受限,而民生用能优先原则可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维护社会公平。

维护社会稳定
避免社会动荡
   如果民生用能得不到保障,会直接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秩序。例如,长时间停电可能导致食品储存变质、医疗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通讯中断等问题,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恐慌情绪。
   优先保障民生用能可以维持社会正常的运转秩序,保障社区、家庭等社会基本单元的稳定,从而避免因能源供应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
保障公共服务
   民生用能保障是公共服务正常运行的基础。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都依赖于稳定的能源供应。
   学校需要电力保证教学设备、照明和取暖/制冷设备的正常使用;医院的医疗设备、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对电力供应要求极高,优先保障民生用能就能确保这些公共服务的持续提供,满足民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应对能源危机与能源转型
应对能源危机时的关键举措
   在能源供应紧张或发生能源危机时,例如在国际油气价格大幅波动、国内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明确优先保障民生用能可以引导能源分配的合理决策。
   政府和能源企业可以依据这一原则,调整能源供应策略,限制非民生领域(如部分高耗能、低效益的工业企业)的能源使用,优先确保居民、学校、医院等民生领域的能源供应,提高社会整体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
助力能源转型的平稳过渡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如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期间,可能会出现能源供应的波动和不稳定情况。优先保障民生用能有助于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减轻民众因能源供应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时,可能会遇到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发电的问题,此时优先保障民生用能,通过合理的能源调配和储能设施的运用,可以保证居民用能的稳定性,使民众更易于接受能源转型带来的变革。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2 20:58 , Processed in 0.0389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