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门急诊阳性率较高(如高达23.1%)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应对流感:
一、医疗系统应对措施
1. 优化诊疗流程
设立专门通道
在医院门急诊设置流感患者专门的就诊通道,避免流感患者与其他患者过度交叉接触,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范围。例如,大型综合医院可以开辟独立的流感门诊区域,从挂号、候诊、就诊到检查、缴费等环节形成相对独立的流程。
快速诊断检测
配备快速流感诊断试剂,以便在患者就诊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是否感染流感病毒。如采用咽拭子或鼻拭子进行流感抗原检测,一般在15 30分钟内即可出结果,医生可据此迅速制定治疗方案。
2.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医护人员安排
根据流感患者就诊数量,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增加门急诊的值班医生和护士数量,特别是在流感高发时段,如冬季流感高峰期。例如,将部分内科病房医护人员进行临时调配,经过流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快速培训后,充实到门急诊一线工作岗位。
物资保障
确保充足的抗流感药物、防护用品(如口罩、隔离衣、手套等)和医疗设备(如吸氧设备、雾化器等)供应。医院的药剂科应与药品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补充奥司他韦等抗流感药物库存,同时做好药品的储存和管理工作。
3. 加强医疗监测与报告
监测流感病情严重程度
对门急诊就诊的流感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分类管理。对于重症流感患者,如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状的患者,要及时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救治,并建立重症患者的跟踪监测机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疾病报告
按照规定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流感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发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病毒类型等。以便卫生健康部门掌握流感的流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公众应对措施
1.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一般为每年的9 11月),建议广大民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例如,儿童可以在学校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接种,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由家人陪同到附近的接种点接种。
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如七步洗手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如公交车扶手、电梯按钮等,或者在咳嗽、打喷嚏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流感病毒。
环境卫生维护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 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在流感高发期,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或对室内进行消毒,如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表面、地面等,但要注意安全,避免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2. 治疗与自我护理
及时就医与遵医嘱用药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使用抗流感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一般来说,在症状出现后的24 48小时内开始使用抗流感药物,疗效最佳。
休息与营养支持
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温水,有助于缓解喉咙疼痛和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白质(鸡肉、鱼肉、豆类等)、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