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高发,以下是相关介绍:
一、原因
1. 人群聚集
在学校、幼儿园等场所,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彼此间接触频繁。这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个患病的孩子很容易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的同学。
2. 儿童青少年易感性
免疫功能不完善: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对于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例如,水痘主要发生在2 10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缺乏对水痘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
缺乏卫生习惯:部分孩子可能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等。这些行为习惯的缺失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二、三种疾病的特点
1. 水痘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周围的易感者吸入后可能被感染;或者直接接触患者的疱疹液也会感染。
症状表现:
发病较急,前期可能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皮疹特点明显,先出现于头皮、面部,然后向躯干和四肢蔓延。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同一部位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俗称“四世同堂”。瘙痒明显,若搔抓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2. 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病毒容易在学生之间传播。
症状表现:
起病大多较急,前期常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等症状。
主要特征为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但不发红,触之有弹性感和压痛。通常一侧腮腺先肿大,2 4天后累及对侧。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颌下腺、舌下腺肿大。
3. 猩红热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或产道传播。
症状表现:
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为其特征。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左右,伴有头痛、咽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皮疹一般在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从耳后、颈部、上胸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面部皮肤潮红而口鼻周围皮肤发白,形成口周苍白圈。皮疹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密集,可伴有皮下出血点,形成帕氏线。
三、预防措施
1. 疫苗接种
水痘疫苗: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一般儿童12 15个月时接种第一剂,4 6岁时接种第二剂。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可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MMR),该疫苗可同时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儿童一般在8个月、18个月分别接种一针。
猩红热预防: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猩红热的疫苗,但控制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于预防猩红热至关重要。
2. 日常防护
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
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打扫卫生,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 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健康监测:学校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控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