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杜绝国产水果穿“洋马甲”抬身价现象的方法:
加强监管方面
完善法律法规
立法部门应制定更细致、全面的农产品标识相关法规。明确对虚假标注水果产地等欺诈行为的界定标准、处罚力度和方式。例如,对于将国产水果冒充进口水果销售的商家,根据其违法所得金额处以数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等。
强化市场监管
产地检查与溯源管理
农业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水果产地的检查。在水果的种植、采摘、包装等环节,确保产地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给每一批水果赋予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就能获取水果从种植园到销售终端的完整信息,包括产地、种植过程、采摘时间等。
销售环节监管
加大对水果销售市场(包括超市、水果店、电商平台等)的抽检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水果的标识进行检查,发现存在虚假“洋马甲”情况,责令商家立即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罚。例如,对违规商家进行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限制其在电商平台的经营活动或者取消其进入大型超市的供货资格等。
部门协作
农业、海关、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海关部门负责对进口水果的通关管理,确保进口水果的真实性;农业部门提供国内水果生产的相关信息;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监管。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避免出现监管漏洞。
行业自律方面
行业协会引导
水果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倡导会员企业诚信经营,对遵守行业规范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诚信经营证书、在行业内进行宣传推广等;对违规企业进行行业内通报批评、降低会员等级甚至除名等处罚。
协会可以组织会员企业开展产地标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对产地真实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
企业自我约束
水果生产和销售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认识到长期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和产地标识审核机制,在采购水果时严格核实产地信息,确保所销售的水果标识准确无误。
消费者意识提高方面
消费教育
通过媒体、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普及水果知识,包括如何辨别国产水果和进口水果、不同产地水果的特点等。例如,制作一些有趣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或者在学校、社区开展相关讲座,提高消费者对水果产地的认知能力。
消费者监督
鼓励消费者对发现的水果穿“洋马甲”现象进行举报。建立方便快捷的举报渠道,如设置专门的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对举报属实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现金奖励、消费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