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双节”临近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市场价格行为联合提示的一些情况:
发布目的
稳定市场秩序
在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之际,京津冀地区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发布价格行为联合提示能够有效防范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节日期间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出现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乱象。
保护消费者权益
保障消费者在节日购物、旅游、餐饮等消费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双节”期间消费支出增加,如果遭遇不合理的价格行为,将损害其经济利益。通过联合提示,提醒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重点规范的价格行为领域
民生商品领域
粮油肉蛋菜奶
这些都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费品,价格波动对百姓生活影响很大。提示要求经营者严格遵守价格法律法规,不得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例如,在蔬菜市场,经营者应按照合理的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定价,不能利用节日需求增加而大幅提高菜价。
月饼等节令食品
中秋佳节月饼是特色食品。监管部门会关注月饼的价格情况,防止出现过度包装导致价格虚高的情况,同时要求月饼销售者明示价格,不得进行价格欺诈,如虚假打折、虚标原价等行为。
旅游相关领域
景区门票
景区门票价格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提高价格或者设置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例如,一些景区可能存在将多个小景点门票捆绑销售,且未向游客明示的情况,这是不被允许的。
酒店住宿
酒店在“双节”期间不得大幅提高住宿价格而不提供相应的服务提升。监管部门要求酒店明码标价,包括住宿价格、是否包含早餐、酒店内其他收费项目(如停车费、洗漱用品费等)都要清晰告知消费者。
旅游餐饮
旅游景区周边的餐馆不得对游客收取过高的餐费。例如,不得利用游客不熟悉当地情况,将普通菜品高价售卖,菜单上的菜品价格必须清晰准确,不得在结账时额外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交通运输领域
对于长途客运、城市公共交通等,票价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出租车不得在节日期间随意加价,网约车平台也需要规范定价机制,确保消费者的出行成本合理、透明。
对经营者的要求
明码标价
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计价单位等信息。无论是商场超市中的商品货架标签,还是饭店的菜单、酒店的价目表等,都要做到清晰、准确、完整,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禁止价格欺诈
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例如,不得宣称“全场五折起”,但实际上只有极少部分商品打五折,大部分商品价格并未真正优惠;或者采用虚构原价、先提价后打折等手段进行促销。
不得哄抬物价
经营者不能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例如,不能在没有合理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恶意散布某种商品即将短缺、价格即将大幅上涨的谣言,从而促使其他经营者跟风涨价,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消费者的应对措施
增强价格意识
消费者在“双节”消费过程中,要关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仔细比较不同商家的价格水平,避免盲目消费。例如,在购买月饼时,可以多走访几家商店,对比价格和品质,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消费者发现经营者存在价格违法行为,可以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购物小票、菜单、网页截图等,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