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推进适老化改造具有诸多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背景与需求
人口老龄化现状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老年人口基数庞大且增长迅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在居家生活中面临着诸多不便,如行动不便、视力听力下降等,这使得适老化改造成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迫切任务。
家庭结构变化
现代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成员照顾老年人的精力和能力相对有限。适老化改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照顾的不足,使老年人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更安全、舒适地生活,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
适老化改造的内容
无障碍通行改造
通道拓宽与防滑处理
对室内狭窄的过道进行拓宽,方便轮椅通行。在卫生间、厨房和客厅等容易滑倒的区域铺设防滑地砖或防滑垫,降低老年人摔倒的风险。例如,很多老旧小区的卫生间面积较小且布局不合理,通过改造将洗手台、马桶、淋浴区之间的空间进行优化,确保轮椅能够顺利进出。
安装扶手
在卫生间马桶、淋浴区以及楼梯过道等关键位置安装扶手,为老年人提供支撑。扶手的高度和材质都经过精心设计,高度一般在70 80厘米之间,方便老年人抓握,材质多为防滑、抗菌的材料,确保安全和卫生。
安全设施加装
紧急呼叫系统
在家中安装紧急呼叫装置,连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家属的手机上。当老年人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如摔倒、突发疾病时,可以及时呼救。一些先进的紧急呼叫系统还具备定位功能,方便救援人员快速确定老人的位置。
智能监测设备
利用智能技术,安装如烟雾报警器、燃气泄漏报警器、智能水表(可监测用水量异常,判断老人是否发生意外)等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居家环境的安全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生活设施便利化改造
厨房设施改造
降低厨房灶台高度,方便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调整橱柜高度和内部布局,使常用物品更易拿取。例如,将吊柜高度降低,在地柜中设置可抽拉式的搁板,方便老年人存放和取用锅碗瓢盆等厨具。
卧室设施调整
更换适合老年人的床铺,如高度适中(一般在40 50厘米之间)、方便上下床的床铺,床边配备可移动的小桌板,方便老人放置物品。同时,改善卧室的照明系统,增加夜灯等柔和的照明设备,避免老人夜间起床时因光线不足而摔倒。
推进模式与政策支持
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
上海的适老化改造由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例如,出台适老化改造的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等。企业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提供各种适老化产品和改造服务;社会组织则在宣传推广、需求评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需求评估与个性化方案
建立专业的需求评估机制,由专业人员上门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个家庭制定个性化的适老化改造方案。这样能够确保改造方案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高改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积极影响
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适老化改造使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舒适。他们能够更独立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自理起居、烹饪等,增强了老年人的自信心和生活尊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促进居家养老模式发展
有利于巩固居家养老在养老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通过改善居家环境,使更多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减少对机构养老的依赖。这也有助于优化养老资源的配置,减轻社会养老负担,构建更加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