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学子在助力舟山渔民号子传承方面可以发挥多种积极作用:
一、文化调研与记录
1. 深入挖掘内涵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老渔民、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对舟山渔民号子的起源、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例如,了解到舟山渔民号子最早源于古代舟山渔民的生产劳动,在不同的渔业作业环节,如拉网、起锚、摇橹等都有特定的号子。
探究号子歌词背后所蕴含的海洋文化、渔业习俗以及渔民的生活哲学。像一些号子歌词中会涉及到对风向、鱼汛的判断,反映了渔民长期积累的海洋知识。
2. 全面记录整理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录音、录像设备,对现存的舟山渔民号子进行全面记录。学子们可以将不同风格、不同区域(如岱山、嵊泗等地)的渔民号子分别录制下来,确保这些珍贵的民间音乐资料得以完整保存。
对记录下来的号子进行分类整理,包括按照作业类型(如拖网号子、张网号子等)、演唱形式(独唱、合唱等)进行细致划分,并建立数字化档案库,为后续的研究和传承提供详实的资料基础。
二、宣传推广
1. 校园文化活动
在浙江海洋大学的校园内举办舟山渔民号子文化节,邀请民间艺人进校表演渔民号子。在活动中设置号子演唱比赛环节,鼓励同学们参与,让更多的学生近距离感受渔民号子的魅力。
开展舟山渔民号子进社团活动,例如学校的音乐社团可以专门组织学习和排练渔民号子,将其融入到校园音乐文化之中,通过社团的表演在校园内传播。
2. 新媒体传播
学子们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制作精美的舟山渔民号子宣传视频和图文内容。视频内容可以包括号子的现场演唱、对老渔民的访谈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舟山渔民号子。
开设网络直播活动,邀请舟山渔民号子的传承人在线上演唱并讲解号子的相关知识,与观众进行互动,扩大舟山渔民号子的传播范围,提高其在年轻群体中的知名度。
三、教育传承
1. 校本课程开发
结合浙江海洋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参与舟山渔民号子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程中设置号子的历史文化、演唱技巧、词曲创作等教学内容,使渔民号子成为学校海洋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渔民号子进入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让更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学习和了解舟山渔民号子,增强全校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2. 传承人群体培养
组建舟山渔民号子传承班,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传承班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民间艺人或音乐教师进行授课,系统地传授渔民号子的演唱技艺和文化内涵。
鼓励学生将渔民号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作,培养一批既懂得传统渔民号子又具有创新意识的传承人群体,为舟山渔民号子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