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推进三大“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加上民心相通、资金融通共为“五通”,这里重点阐述前三个方面的联通),能够让发展的“幸福路”越走越宽,以下是具体体现:
政策沟通
构建良好的发展框架
国家之间通过政策沟通,可以就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进行交流与对接。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各国积极开展政策对话。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产能合作方面进行政策沟通,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政策逐步对接。这使得双方企业在跨境投资、贸易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降低了经营风险。
消除合作壁垒
不同国家在贸易、投资、税收等政策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成为合作的障碍。通过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协商调整不利于合作的政策条款。如中国与东盟通过政策协商,逐步降低关税壁垒,实现了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双方在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等方面的政策沟通,促进了区域内货物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让双方企业能够更顺畅地开展贸易往来,扩大市场规模。
设施联通
促进贸易与经济发展
交通设施联通是关键。例如,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将中国云南与老挝紧密相连。这条铁路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以前,从中国云南运输货物到老挝需要较长的公路运输时间,且路况复杂、运输损耗大。中老铁路开通后,货物运输更加快捷、安全,使得双方贸易额显著增长,也为老挝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等国际市场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带动了老挝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加强区域间联系
能源设施联通能够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并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油气管道的联通,将中亚的油气资源输送到中国。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中国有庞大的能源需求市场。中哈原油管道、中国 中亚天然气管道等设施的建成,不仅满足了中国部分地区的能源需求,也为中亚国家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加强了双方在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了区域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贸易畅通
扩大市场规模
贸易畅通可以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例如,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15个成员国之间通过降低关税、简化海关手续等措施促进贸易畅通。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将产品出口到其他成员国,如日本、韩国、东盟国家等。同时,中国也能进口更多其他成员国具有优势的产品,如东盟的热带水果、日本的高端电子产品等。这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范围,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推动产业升级
贸易畅通为各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了机会。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例,在贸易畅通的环境下,中国汽车企业通过与国外汽车品牌的合作与竞争,不断吸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环保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中国汽车企业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自己具有成本优势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到其他国家,逐渐向高端汽车制造领域迈进,实现了产业升级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