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注重做大总量而忽视质量提升,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从企业角度来看
产品竞争力低下
在市场上,低质量的产品可能短期内凭借低价等因素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类产品会逐渐失去市场。例如一些山寨手机企业,初期通过模仿热门手机的外观,以低价大量铺货,看似短期内扩大了产量和市场份额(总量增加)。但由于其质量不稳定,功能缺乏创新,在消费者对手机品质、性能、拍照等功能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逐渐被市场淘汰。
品牌形象受损
企业持续生产低质量产品会损害其品牌声誉。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长期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输出。例如国内一些食品企业,曾经为了快速扩大产量和市场覆盖范围,忽视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导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事件被曝光后,企业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不仅失去了大量原有消费者,而且后续在市场上恢复元气也十分困难,长期来看总量也必然受到极大的抑制。
创新动力不足
单纯追求总量扩张的企业往往将资源过度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上,如新建厂房、增加生产线等,而忽视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没有高质量产品研发的支撑,企业就难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市场上只能靠低价竞争,陷入恶性循环。例如传统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只注重增加工人数量、扩大厂房规模来提高产量,却不注重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产品质量,最终在全球产业升级的浪潮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从区域或宏观经济角度来看
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
若区域发展只追求总量增长,如一些地方为了提高GDP总量,大规模发展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以钢铁产业为例,部分地区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不断新建小钢厂扩大产能总量。这些小钢厂往往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不仅浪费大量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废渣废水的排放污染土壤和水体。
产业结构失衡
片面追求总量会使区域经济陷入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一些地区过度依赖某一两个传统产业的总量扩张,而忽视了其他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例如一些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煤炭开采等资源型产业的产量增长,没有及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当资源逐渐枯竭或者市场对该资源的需求下降时,整个城市的经济就会面临严重衰退,总量增长也难以为继。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差
低质量的总量扩张模式往往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模式缺乏内生的增长动力,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如全球经济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经济增长就会迅速下滑。例如一些依赖外向型加工贸易的地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订单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其产品附加值低、质量不高,难以开拓国内高端市场或者通过产品升级来应对危机,经济总量增长受到极大的制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