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且释放出明显的稳汇率信号:
对企业跨境融资的影响
增加融资规模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后,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会提高。例如,在原参数下,企业根据自身净资本等因素计算出的跨境融资上限为1000万美元,参数上调后,上限可能提高到1500万美元。这意味着企业能够从境外获得更多的资金。
对于有海外业务拓展需求、技术引进需求或者需要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来说,它们可以利用增加的融资额度,获取更多的外汇资金。这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研发合作或者进行国际并购等战略布局。
降低融资成本
随着企业跨境融资规模的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可能会增强。更多的企业进入跨境融资市场寻求资金,会促使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
例如,一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债融资,原来由于融资规模小,利率可能要达到5%,在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后,其融资规模扩大,更受国际投资者关注,在市场竞争下,最终可能以3%的利率成功发债。这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对汇率的稳定作用
增加外汇供给
企业跨境融资规模的扩大,会使得更多的外汇流入国内。当企业从境外获得融资后,这些外汇资金会进入国内的金融体系或者用于特定的项目建设等。
假设众多企业通过跨境融资总共引入了10亿美元的外汇资金,这将直接增加国内的外汇供给。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外汇供求关系,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稳定市场预期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上调本身就是一种政策信号。这一政策向市场参与者(包括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等)表明,政府有意愿并且有能力通过政策手段来稳定汇率。
例如,在汇率波动时期,投资者往往会根据政策信号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当看到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这一信号时,原本可能抛售人民币资产的投资者会重新评估市场形势,可能会选择继续持有或者增加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从而稳定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避免因恐慌性抛售等行为导致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