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申遗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有以下多方面的信心来源: 一、历史文化价值 1. 丰富的历史遗存 古城格局完整:潮州古城具有独特而完整的古城格局,“三山一水护城郭”的自然山水格局与棋盘状的城市街道布局相得益彰。古城内保存着大量从唐代到近代的古建筑,如广济桥,它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孤例。这种完整的古城格局和众多古老建筑的存在,为申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多元融合: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粤文化等多元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潮州古城是潮州文化的核心承载地,这里诞生了独特的潮州方言、潮州音乐、潮剧、潮州木雕、潮州刺绣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城的物质空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潮州古城独特的文化生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二、保护与修复成果 1. 古建筑保护 政府重视与投入:多年来,潮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的保护,投入大量资金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例如,对己略黄公祠等一批古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使其恢复了昔日的风貌。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确保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保留。 2. 环境整治 提升古城风貌:通过对古城内的街道环境进行整治,改善了基础设施。如对古城区的给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既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又不破坏古城的原有风貌。同时,对古城内的街道进行了统一规划,规范了商业招牌,清理了乱搭乱建的建筑,使古城的整体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符合世界遗产对环境风貌的要求。 三、社会支持与认同 1. 民众积极参与 文化传承意识:潮州民众对本地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认同感,他们积极参与到古城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中来。许多民间艺人致力于潮州木雕、潮绣等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少居民自发地维护自家古建筑的风貌,这种民众的参与热情为申遗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 2. 社会各界合作 多元主体协同:在古城保护和申遗过程中,社会各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学界等各方力量相互协作。企业积极投资参与古城的旅游开发和文化产业建设,在保护古城文化的同时,也为申遗工作提供了经济支持;学界为古城的保护规划、文化研究等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了古城申遗工作的科学、有序推进。 四、政策与规划保障 1. 地方政策扶持 规划引领:潮州市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政策法规,如《潮州古城保护条例》等,这些法规明确了古城保护的范围、原则和措施,为古城的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潮州市还制定了古城保护的详细规划,对古城内的建筑保护、功能布局、旅游开发等进行了科学规划,确保古城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2. 省级支持与统筹 纳入省级战略: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后,潮州古城申遗工作将得到广东省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更大支持。省政府可以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下,整合全省的资源,协调潮州与周边地区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潮州古城申遗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