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稀少的原因
大气环流因素
在23日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影响着我国的降水分布。如果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或者强度较弱,来自海洋的暖湿水汽难以被大规模输送到我国大部分地区。例如,在夏季,副高是影响我国雨带推移的重要因素,当副高位置异常时,雨带的位置也会随之改变,可能导致很多地区降水稀少。
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系统相对稳定,缺乏能够引导大规模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的强烈波动。冷暖空气交汇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缺乏这种交汇,水汽难以抬升凝结成云致雨。
水汽来源受限
从海洋水汽供应来看,没有明显的偏南风将充足的水汽从热带海洋(如南海、西太平洋等)向我国内陆地区大量输送。水汽是降水形成的物质基础,缺乏水汽来源,即使有一定的上升运动,也难以形成降水。
冷空气势力较弱的原因
极地冷空气活动情况
来自极地的冷空气源地的冷高压势力没有明显增强。通常,极地冷高压是冷空气的源地,当极地地区气温没有出现大幅度降低,冷高压强度就较弱。例如,北极地区如果处于相对暖的状态,极地涡旋比较稳定,冷空气不容易大规模向南爆发。
冷空气南下的阻碍因素
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没有形成有利于冷空气大规模南下的引导气流。如阻塞高压等大型环流系统可能会阻碍冷空气的向南推进,使得冷空气只能在高纬度地区徘徊,难以深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从而导致冷空气势力较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