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一次号管十天”是一项很人性化的举措。
举措的积极意义
减轻患者负担
经济方面
对于需要多次复诊的患者,以往每次复诊都要重新挂号,挂号费用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例如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调整用药,以前可能每周都要重新挂号,一个月下来挂号费就要几十元。而“挂一次号管十天”政策实施后,在这十天内可以多次复诊,减少了挂号费用的支出。
时间精力方面
挂号往往需要提前预约、排队等候,重新挂号意味着患者要重复这些流程。特别是在一些大医院,挂号难是普遍现象。这一举措节省了患者重新挂号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患者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上。
提高医疗效率
连续治疗
医生能够对患者进行更连续的病情观察和治疗。以骨折患者为例,在打石膏后的十天内可能需要多次到医院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调整外固定装置等。医生可以在一次挂号的周期内持续跟踪病情进展,根据前一次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了因重新挂号可能导致的病情信息衔接不畅的问题。
优化资源分配
从医院资源分配角度看,减少了挂号环节的重复操作,医院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对患者的诊疗服务中。例如挂号窗口工作人员可以有更多时间解答患者关于医院其他服务(如检查科室位置等)的疑问,而医生也能减少每次接待新挂号患者时重复询问基本病情的时间,提高诊疗效率。
记者亲测流程流畅的原因
医院内部协调机制完善
信息系统整合
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识别患者的挂号信息及其有效期。当患者在十天内复诊时,系统自动关联到之前的挂号记录,医生可以在系统中查看患者的初始就诊信息,包括病历、检查报告等。例如,患者首次挂号时进行了血液检查,在复诊时医生可以直接在系统中调出检查结果,无需患者重新提供纸质报告,这就保证了诊疗流程的顺畅。
科室间沟通顺畅
不同科室之间对于这一政策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比如患者在外科就诊后,可能需要到检验科进行后续检查,再回到外科复诊。各个科室之间能够共享患者“一次挂号管十天”的信息,检验科在接收患者样本时不会因为挂号问题产生阻碍,外科医生也能顺利根据检验科反馈的结果进行复诊。
工作人员培训到位
挂号处人员
挂号处工作人员对这一政策熟知并能够准确地向患者解释相关规则。当患者前来挂号时,工作人员会告知患者“挂一次号管十天”的具体情况,如复诊时需要携带的证件、如何按照规定进行复诊等。这样患者在首次挂号时就对整个流程有清晰的了解,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疑惑和误解。
医护人员
医生和护士也接受了相关培训。医生在接诊复诊患者时,能够按照政策规定进行诊疗操作,不会因为挂号问题拒绝患者或者要求患者重新挂号。护士在引导患者就医的过程中,也能正确引导复诊患者走相应的流程,确保患者在医院内的就医过程顺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