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两会将至与民营经济大有可为相关的建言方面:
政策扶持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政策稳定性与精准度
建言内容
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涉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政策的频繁变动会让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扩张等决策上踌躇不前。例如,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应保持一定的连贯性,避免临时性政策过多。
提高政策精准度,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制定差异化政策。对于小微企业,更多侧重于减免税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对于科技型民营企业,政策重点应放在研发补贴、创新成果转化的扶持等方面。
营商环境优化
建言内容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许多民营企业反映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仍然面临环节多、耗时长的问题。应建立更加高效的审批机制,如推行网上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对于民营科技企业尤为重要。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便捷的知识产权维权渠道,降低民营企业的维权成本。同时,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体系,助力民营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
融资支持方面
拓宽融资渠道
建言内容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民营企业特点开发多样化的信贷产品。例如,推出基于民营企业订单、应收账款等动产的质押贷款产品。目前,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抵押物不足是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这种创新型产品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降低民营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门槛,简化上市流程,提高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同时,规范和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为更多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机会。
降低融资成本
建言内容
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例如,对向民营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
加强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减少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费用。一些担保公司、资产评估机构收费过高,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需要规范其收费标准。
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方面
市场准入放宽
建言内容
全面梳理各个行业领域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消除对民营企业的隐性壁垒。在一些传统的垄断性行业,如能源、铁路、电信等,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允许民营企业以合理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例如,在石油勘探开采领域,可以先放开部分区块的勘探权招标,吸引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
对于新兴产业,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避免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由于规则不明确或者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民营企业无法公平进入市场的情况发生。
公平竞争保障
建言内容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旦发现存在垄断行为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都应一视同仁地进行处理。
建立公平的公共采购制度。在政府公共采购中,确保民营企业有平等的参与机会。目前存在部分公共采购项目设置不合理的资质门槛,倾向于国有企业的情况,需要加以纠正。
人才与创新支持方面
人才吸引与留存
建言内容
政府出台更多针对民营企业的人才扶持政策。例如,在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目前很多民营企业难以吸引到高端人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人才配套政策方面与国有企业存在差距。
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根据民营企业的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民营企业人才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创新激励
建言内容
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创新基金。对民营企业的创新项目进行择优资助,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
建立民营企业创新联盟或创新平台,促进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与资源共享。通过整合资源,可以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