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不断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3-4 09: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断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具有深远意义,以下是一些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

理念层面
强化育人理念融合
   融合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如儒家的“仁爱”“因材施教”等理念与现代教育强调的个性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等相结合。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借鉴古代书院的师徒式讲学、讨论模式,融入现代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传承文化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树立全人教育观念
     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养成。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艺术创作、体育锻炼等活动,培养其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

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
   将德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要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探索精神;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中,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如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贯穿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医德教育。
   构建大德育体系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学校要与家庭建立密切的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传播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同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社区服务中心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网络。

教育主体层面
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德育培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德育教学方法的研讨。例如,组织教师参加情境教学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生活场景,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激励教师以身作则
     建立教师师德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品德表现、育人成果等纳入考核和晋升的重要指标。对品德高尚、育人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广大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例如,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写成长日记、开展自我批评与反思等方式,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能力。
   促进学生间的互助教育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助学习、同伴辅导等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道德体验,通过榜样示范、相互监督等方式,共同成长进步。例如,在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小组中,优秀学生不仅帮助他人解决学习问题,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环境层面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建筑风格、文化景观等物质文化建设,以及校训、校歌、校风等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在校园内设置文化长廊,展示名人名言、历史故事、本校优秀校友事迹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和道德感染。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举办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各类校园活动,将德育融入其中。比如,在文化节中设置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承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戏曲表演、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净化社会育人环境
   规范社会文化市场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低俗、暴力、迷信等不良文化产品的传播。例如,对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影视节目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青少年接触到健康、积极的文化产品。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例如,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及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少年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为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4 01:55 , Processed in 0.0566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